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普陀山是哪个省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陆地面积12.52平方千米。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千米。南距朱家尖岛2.5千米。东濒瀚海。

地质地貌

普陀山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以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为291.2米。向北、东、南延伸。高度蜿蜒下降。向北伸展为茶山(93.7米)和龙头山(102.3米);向东为锦屏山(205.2米)、莲台山(133.3米)和青鼓山(142.7米);向南为雪浪山(183.2米)、大山(183.2米)、梅芩山(109.3米)和白华山(97.1米)。

普陀山地质属古华夏褶皱带浙东沿海地带。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构成岩石基础。其地貌因受第三纪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上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蚀作用影响。可分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海蚀地区类。

山地:海拔200米以上低山区面积约0.24平方千米。占岛总面积的2%。余为海拔200米以下丘陵地。坚硬的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沿垂直高角度切节理发育。四周山体崩塌。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

海蚀、海积阶地:全岛完整的保存着五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其面积占全岛总面积90%。其中四、五级海蚀阶地呈浑圆状。构成岛上主要山脊。

海积地:岛四周由于水动差异。沉积物分布不同。东北海岸水动力强。涌浪直逼滩面。沿岸以沙滩、砾石滩为主;西南海岸水动力弱。潮间带堆积大量由长江供给的淤泥。形成宽阔的泥滩。沙滩:全长约5.17千米。占全岛岸线22%。分布为岛北后岙沙、虎沙。岛东飞沙岙、千沙沙、百步沙。岛南金沙等。沙质自岸向海由粗而细。潮间带以下转为泥质。

砾石滩:全长约3.23千米。占全岛岸线14.3%。分布岛西北大水浪、冈墩北海岸及飞沙岙东南祥庵沿岸一带。呈带状嵌镶在海湾内。飞沙岙东南及伏龙山小山洞对面砾石滩宽20—30米。余皆数米。砾石直径大小一般在0.50—1.5米间。最大可达1.5—2米。由于涌浪、激流冲击。磨擦成浑圆形。

泥滩:全长约4.2千米。占全岛总岸线20%。分布在岛南短姑道头至风洞嘴。岛西风洞嘴至六峤山嘴等波浪潮流较弱区域。由长江口、浙江沿岸潮流中的悬浮物在波隐区回淤沉积而成。潮间带延伸宽400—1000米。坡度2°—3°。

海蚀地:潮汐、潮流、波浪作用下。形成海蚀洞穴。逐步扩大为海蚀巷道、海蚀壁龛、海蚀崖、海蚀平台。构成基岩岸线。全长9.9千米。占全岛总岸线44%。

海蚀崖、海蚀平台:分布在岛四周。犹以北部、东部较发育。崖壁高十几米。说法台石、心字石等古海蚀崖比比可见。至今保存完好。海蚀平台分布在一些海积阶地边缘。岩柱壁立。

海蚀洞穴、海蚀巷道:分布于海蚀崖脚。由于涌浪冲击。海蚀洞穴逐渐扩大为海蚀巷道。潮音洞、梵音洞以及西方庵前的海蚀巷道均为典型代表。

历史沿革

春秋越王勾践时(前497年—公元前465年)与舟山等岛统称甬东。

相传西汉成帝时(前32年—7年)。南昌尉梅福来山隐居。采药炼丹。自此称梅岑山。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

唐大中(847年—860年)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普陀山是哪个省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