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精髓之处,在古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颇深,令人难以忘记。
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句子,被人们应用。
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是无法真正体会,这些语句所蕴含的真理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被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救人时,或者是在一些影视剧中。
那么,所谓的“浮屠”究竟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是七级呢?
“浮屠”的来源
如果仔细翻阅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会发现“浮屠”这个词语是很难找到的,尤其是在唐代之前,几乎见不到这个词。
那么,唐朝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让这个词语出现在历史中?
熟读历史的人会发现,唐朝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当时佛教在中原盛行,并且在后来逐渐成为人们信仰的宗教。
可见,“浮屠”这一词语是来源于佛教的。
“浮屠”是来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用语,翻译过来为“窣堵坡”,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佛塔。
当今社会,我国现存的佛塔有很多,可见佛教在我国传播的范围愈发广泛。
最初佛教开始盛行佛塔的时候,并不是用来供奉佛像或经书的。而是专门用来供奉佛骨的,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舍利子。他们认为这是对佛最高的敬意。
建塔供奉舍利子的起源,在一些经书上是有所记载的。
据说最早被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舍利子。他在涅槃后,形成了许多彩色舍利子,引发了几个国家之间的争抢。
最后这几个国家决定平分舍利子,避免了一场战争。为了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敬意,他们开始建起佛塔,专门供奉舍利子。
而当时没有分到佛祖舍利子的人,则把佛火化后的骨灰带走,同样也建了佛塔。甚至有些人,建塔供奉那些接触过舍利子的物品。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尊崇。
所以,最初的佛塔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埋葬佛骨。后来佛塔的数量多了,就演变成了佛教的象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佛塔,与古印度的塔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
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对佛的理解也开始更新,佛塔的形状也变得千姿百态,独具特色。
七级“浮屠”
有人会说,为什么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不是六级或者八级呢?
这要追溯到佛教的“功德”一词上。这句话就是从积攒功德演化而来的。
佛门子弟认为,修建佛塔就是在为自己修功德,不仅能体现自己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修行大有帮助。
其实,佛塔的建造也是有规矩的,一般以单数层级为主,层级越高,佛塔越壮观。但是从等级的角度来看,七层佛塔是等级最高的。
七层佛塔,它的高度已经有百丈了。
如果能在这样的佛塔里供奉佛像,那所获得的功德一定是最大的。所以,在佛教的世界里,七层塔就是最高的追求。
在我国大大小小的佛塔中,魏晋时期建造的永宁寺塔,被称为“中国第一高佛塔”。这座塔有百丈高,可以说是“七级浮屠”了。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喜欢把数字当作概数。
这里的“七”不是确定的七个数量,而是代表数量很多,是一个概数。七级浮屠则代表至高无上的功德。
救人一命,功德无量
佛教的一部经书,《佛说骂意经》里面曾有过一句话,说明了功德的重要性。
所谓的积功德,并不是简单地修建佛塔,供奉神像,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敬仰。
耗费时间去修建佛塔的人,他的功德远比不上救人性命的人。
而救一个人之性命,远不如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心向善,永不做恶事。这样你的功德将会是无量的,
可见,佛教尊崇的是真正的功德。并不是建造塔寺这样的表面事物。所以,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意思是为他人提供帮助,经常做善事,以及主动寻求帮助。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思想就开始深入人心。心存善念、不杀生、度化等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不仅是佛教子弟善于帮助他人,百姓中尊崇佛法的人们,也很愿意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会及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这里所说的“救人一命”,并不是特指救人的性命。
即使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善事,也会为自己积攒功德。这句话所强调的是向善之心,是一种大局思想。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真正贯通了佛教思想的人,才会知晓这句话的意义。善事没有大小,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一颗向善的心。
从最初对佛教弟子的劝谏,到后来成为人们常用的俗语。
可见佛教传播力量之强大,无论经历何种时代,这些思想都会流传下去。
所谓的功德只是一种力量,可以支撑人们去做善事。
佛教讲究因果循环,有好的起因,必然有好的结果。所以大部分人会为了将来的人生,而选择多做善事。
结语
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信仰的东西。
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信仰指的就是是否尊崇哪个宗教。其实不然,不只是宗教,只要是一种思想,都可以成为人们的信仰。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科学,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