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也叫首因效应、优先效应或首次效应。它影响很大,持续时间也很长,比之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件的整个印象的作用更强。

第一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提出的。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看一张写有六个形容词的表格,每个形容词都描写着假想的一个人的内在特质,然后让被试者说出自己对这个人的总体评价。

表格分为两种,一种写着:

①聪明的;②勤奋的;③冲动的;④吹毛求疵的;⑤顽固的;⑥嫉妒的。

另外一种则是与其相同但排序颠倒的表格:

①嫉妒的;②顽固的;③吹毛求疵的;④冲动的;⑤勤奋的;⑥聪明的。

然后将这两种表格分别给两组被试者看。结果两组被试者对此人的总体评价完全相反。前一组对此人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后一组则给出了消极的评价——尽管他们所看到这个人的各种特征完全一致,区别仅仅在于形容词次序的不同,可正是这不同的次序影响到了这个人给人相反的第一印象。

美国另一个社会心理学家琼斯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令其中一组人员在开始的几个项目中做得很成功,但是成绩持续下降;而另一组人员在开始的几个项目中做得很糟糕,成绩却稳定上升。

就总体而言,两组人员在30个测试项目中都成功地完成了15个。琼斯让被试者分别观察了这两组人员完成项目的情况,尽管他们的总体成绩是一致的,可是前面表现好的一组却明显获得更优秀的评价。

初试者认为这一组人员是有能力的,而另一组则获得了恰恰相反的评价。虽然后面他们表现得很好,但是也没能扭转最初给被试者所留下的糟糕印象。

这两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人在心理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先效应,最初产生的看法在后来是很难被改变的。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人们在初次会面时,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

一印象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人们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在不自觉地应用第一印象效应。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官的刚上任的时候,往往会做出几件事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穿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性格特征。因此根据这些外在信息对一个人进行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时常会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然而,在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个留给他第一印象不好的人。

将这一效应应用于人际交往中,就是要我们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这又基本体现在衣着与举止两个方面。当然还有相貌,但是相貌一般是自身所无力改变的,而在衣着和举止方面可以有意识地表现得好一些。

自然,相对于临时的准备,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更依赖于平时的修养。这个效应在谈恋爱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女孩不管平时多么刁蛮任性,在与刚结识的异性交往时也要注意表现出乖巧可爱的一面。

第一印象对管理者招聘、选拔人才有着特殊的意义。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既不要对相貌良好、访谈得体、举止优雅的人一锤定音,也不要因为对方相貌不扬、不善言谈而白眼相待。

要知道,越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越善于利用华丽的外表来装饰自己。其实,礼节、外貌与才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此“以貌取人”,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是非常不可取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

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绝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第一印象效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