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达拉宫史话
布达拉宫雄踞于海拔3770米的红山上,是世界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布拉达”是梵语中观音地“普陀洛迦”的音译,意思是“佛教圣地普陀山”。作为昔日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这座无与伦比的神宇宫殿,被誉为“世界十大土木石杰出建筑”之一,它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画、宗教的艺术精华。在山岚云气的掩映下,建于绵延陡峭的山岩上的布达拉宫,俨然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天上宫阙”;城堡、宫殿、寺庙、园林密集,远看轮廓粗犷流畅,色彩明丽耀眼;近观布局均衡完美,金顶巍峨璀璨。
要了解布达拉宫的历史需上溯至7世纪。根据《新唐书》中记载,641年,文成公主和亲西藏,松赞干布一见钟情,龙心大悦,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另有藏文典籍《王统记》和《教法史》记述,第三十一代藏王囊日松赞为谋反篡位的王妃子嗣所害,13岁的王子松赞干布受命于危难之中,为尊父祖遗愿,弘扬吐蕃兴邦之志,首先迁都拉萨,并在红山上修建札西赞果宫。这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
8世纪时,这片辉煌的宫殿不幸毁于雷电所引发的天火。当时吐蕃王朝已临没落,王公贵族内讧,民间动乱频仍,直到割据时代,布达拉宫的修缮始终无人问津。在经年累月的风蚀雨磨下,宫殿废墟终于荡然无存,只在大昭寺的壁画上留下了宫殿的图形。
所幸松赞干布早年修行的法洞和筑于洞窟之上的圣观音殿,因地处隐蔽而保留下来。目前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以后陆续修建的。达赖五世执政后,他仿照大昭寺上的壁画,开始依图重修布达拉宫。遂于1645~1648年间,在山阳东侧,修成今日布达拉宫的白宫部分。
竣工后,达赖五世即从哲蚌寺移居白宫,从此这里就成为西藏政权所在和历代喇嘛的冬居处,且与罗布林卡并称“冬宫”与“夏宫”。位于布达拉宫正中的红宫,主要是在1690~1693年间,由第八·桑结嘉措为纪念圆寂的达赖五世而建。
他先将原白宫西部拆除其半,并于过去札西赞果宫旧址的东、南、西三面进行扩建。经过几十年的陆续兴建,到17世纪末,布达拉宫大体上才修建完毕。据说参与兴建红宫的工匠就有7000人,加上在丛林深山里伐木采石的服役劳动者数以万计,群策群力,才成此巨筑。
2.布达拉宫的建筑
布达拉宫以独树一帜的审美意识和磅礴的气势,名列世界优秀古建筑金榜。依山垒筑的宫殿达13层,高117米,东西绵延360余米,南北宽约三千米,殿宇楼阁近千间,全部为木石结构。其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汉藏文化的结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主体依据高原地区太阳平行的弧度规律,形成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形体。山下宫墙与山顶建筑相连,东、西、南面各有一座三层高的门楼,东南与西北各建一座角楼,这种山顶建宫室殿堂,山下建城墙、城堡的布局,是西藏地区碉房建筑的传统特点。
内部结构则依照佛教密宗坛城样式设计,同时吸收了中原汉式殿堂建筑中的雕花梁架、斗拱、藻井、金顶等特色。这是因为修筑布达拉宫时,曾征集了很多内地来的汉族工匠参与设计和施工的结果。如今在布达拉宫的画廊中,藏族名画师还把当年修筑布达拉宫的场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而也成为最重要、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布达拉宫绝非是一个时代的作品。在这里,人们既可以欣赏到吐蕃王朝早期的建筑和雕塑,也可以领略到藏传佛教后弘期兴起的各种艺术。在形式上,早期的艺术,无论是建筑、绘画亦或雕塑,均古朴粗犷,令人对那个悠远年代回味无穷;
后期的艺术则趋于细腻,风格和手法也更加多元,如宫内收藏的雕塑作品,除了传统藏族风格外,还有中原、印度、尼泊尔等风格的作品,展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因此布达拉宫由外至内,都可说是西藏古文化的经典之作。
布达拉宫是美丽、神秘的。清晨,朝霞映照着这座古老建筑,红白相间的石墙,闪闪发亮的屋顶,非常瑰丽动人。入夜,明月当空,繁星闪烁。这里紧闭的扇扇小窗上,忽明忽暗地亮着酥油灯,显得格外神秘莫测。
布达拉宫布局自由匀称,主题突出,用花岗岩砌筑,显示了建筑匠师们的杰出艺术才华。可以想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必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史料记载,整个工程耗银313.4万两。清朝康熙皇帝还特地派来114名汉族工匠,协同修筑布达拉宫。
因此,这座宫殿建筑,既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和宏伟稳定的民族风格,同时又显示着汉族在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布达拉宫始终是藏民族政治、文化、宗教活动中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
3.红宫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部,是达赖五世圆寂后的第八年由继承者第八·桑结嘉措为供奉其体,昭示达赖五世的功业而建的,历时近四年完工。修建红宫时曾聘汉族、蒙古族和尼泊尔的匠师入藏,因此不仅显示藏族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汉族和尼泊尔的建筑特色。
自达赖五世开始,先后有八位达赖喇嘛安息于此,灵塔依次修建,由此形成外部庄严肃穆、内部紧密错落的特点。灵塔殿东侧,建有一座与之相配的灵塔享堂,其面积大于著名的白宫东大殿,而在西边与之相对,俗称红宫西大殿。它是宫内著名的殿堂,周围有三座配殿,供奉着布达拉宫的佛像精华。
红宫从底层到顶层密布着佛殿,主要有世袭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时轮殿、释迦百行殿、释迦能仁殿、无量寿佛殿、殊胜三界殿、上师殿、弥勒佛殿、坛城殿等。“坛城”也称“曼荼罗”,是佛教用以象征世界的中心。
藏传佛教供奉的坛城种类很多,有画在壁画式唐卡上的,有绣在唐卡上的,也有各种雕塑,还有仿照坛城修建的寺庙,如山南的桑耶寺、阿里的托林寺。
布达拉宫内的坛城多得数不清,红宫三层的东侧,有座神殿叫“堆廓拉康”,汉语意译为时轮殿,供奉着一座巨大的木雕坛城,艺术家在这里将佛教理想中的世界格局,雕刻得极为精致。达赖十三世的灵塔殿内,也有一座以两万颗珍珠、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宝石组成的坛城。
4.白宫
1645年,一座雄伟的宫殿屹立于红山上,因其通体洁白,被称为白宫。罗桑嘉措因为此宫方便前往拉萨三大寺,遂从哲蚌寺迁至此,并于1650年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新年仪式,自此白宫便成为西藏政府日常办公的场所,许多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
1653年,清皇顺治依罗桑嘉措政教大德,以金册金印策封下“达赖喇嘛”的名号。依照宗喀巴建立的噶鲁派活佛转世制度,罗桑嘉措是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的第五代转世,即为达赖五世。正如蒙语“达赖”之“大海”本意,达赖五世一生著作如海,不少著作完成于白宫西日光殿。
自达赖五世后,历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和亲政典礼,都由驻藏大臣在白宫东大殿里主持。这座辉煌的宫殿不仅成为达赖五世留给后世的丰厚遗产,也成为西藏300年政教风云的见证。白宫正中的山腰上,有一块楼阁环抱的广场,长宽各4 0米。这是专供达赖娱乐的平台。
当年这儿经常举行藏戏、跳神、乐会鸣奏等艺术表演。从平台正中扶梯而上,是一座宏伟的宫殿。在宫殿的南墙上,嵌着一个用玻璃罩保护着的手印。据说,这是当年五世达赖修建布达拉宫时特意留下的手印。白宫最大的宫殿是措钦厦,即东大殿,由48根大柱支撑。
这是布达拉宫最神圣的场所,可容500多名喇嘛诵经和居住。大殿的神龛上,至今还供奉着清朝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的金册金印。据史料记载,顺治九年,五世达赖亲自去北京朝贺,并恳请皇帝加封。
第二年,五世达赖返藏时,顺治皇帝赐金册金印,并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放普通瓦赤喇坦达赖喇嘛”。所谓“达赖喇嘛”的封号就是从此开始规定下来的。
从东大殿登上白宫的最高处,便是达赖的寝宫。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日光殿。该殿又分为纪堂、客厅、习经室、卧室等部分。殿内到处珠光宝气,陈设豪华,那些金盆、玉碗、绫罗绸缎,令人眼花缭乱。跨出寝宫,便是阳台。凭栏远眺,美丽的拉萨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5.壁画
布达拉宫内大小殿堂的墙壁上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的壁画。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这些塑像栩栩如生。还有精雕细刻的梁柱,更使人赞叹不已。
在红宫中,有一座叫作司西平措的宫殿,在这座宫殿的二楼画廊上,绘有698幅壁画。这些壁画画面生动,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取材多样,是公元17世纪西藏画师们的艺术杰作。
有一幅壁画《修建图》再现了修建布达拉宫的情景:被召集来参加施工的家奴排成长队,扛着巨大的木料,背着沉重的石头,弯着腰一步步地往山顶爬去;大批工匠正聚精会神地砌墙垒石;在远处,牛皮船运载木材石料,正和急流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