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开始了艰难的8年抗战,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在此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犯下的累累罪行值得所有中国人牢记。
对于日本兵犯下的暴行,当时人们形象地称日本兵“日本鬼子”,那么,这个“鬼子”的称呼由何而来呢?
早在明清以来,我国沿海一带常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倭寇”就是当时对日本海盗的称呼。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军队入侵中国,由于洋人的长相在当时人看来非常怪异,慢慢的“洋鬼子”成为外来入侵者的代名词。
而日本由“倭寇”变为“鬼子”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在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出使日本谈判,在谈判会上,日本人突然亮出一个对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这是日本人炫耀他们军队兵强马壮可以踏平大清,李鸿章毫不示弱的对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意思是日本倭寇来偷大清龙衣,但变成了小鬼跪在大清龙衣旁,被大清手到擒拿!
自此以后,国人对日本入侵者由“倭寇”而改叫为“鬼子”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鬼子”这个词在日语中有三个意思,一是长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时就已经长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样胡来的人。早期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觉得“鬼子”这个词非常适合日本侵略者,尤其是日本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像恶鬼一样毫无人性,于是将入侵中国的日本人称为“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