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热下寒怎样食疗 身体上热下寒是什么体质

1,大家好欢迎关注悦读中医,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总感觉胸口燥热,想吃喝点冰凉的东西,但是却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双腿发凉,女性还会出现痛经的症状。这些,其实是人体内“寒热不调,上热下寒”的典型症状。对待这样的情况,中医自然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调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两个最简单的、随时随地都能做的小动作,可以帮助人体内部实现“引火下行,寒热对流”。去看看具体怎么做吧!在人体,心脏属离卦,主火,就好比天上的太阳;肾脏属坎卦,主水,好比地上的河流。正常情况下,肾水借肝气的升发,向上升腾,来济心火,人就不会感到心火亢盛,心情烦躁。但是当肾水亏虚时,心火没有肾水的制约,就会亢盛,人就会心烦,想吃冷的东西,凉的东西。心火通过胃气的下降和肺气的敛降,能够下行入肾,我们下半身就会感到暖和;如果心火不能够下移,我们人体的下半身到寒冷,吃凉东西就会不舒服,就会拉肚子,就会双腿发凉。女性朋友还会月经不调、痛经。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大多数上热下寒的病机都会转化,心情也会慢慢平静下来。身体正直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呼气时想着你的两个膝盖,感到体内有股热量慢慢向下移动,这样持续十来分钟后,你就会感到膝盖发热,有关节炎的人,还会感到膝关节很舒服,在向外散凉气。痛经的女性患者,平时经常这样练习,也会感到小腹部慢慢发热,痛经也就慢慢好了。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什么原理?其实这就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驱散自身的寒。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既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心火下移之后,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不仅治疗了疾病,人的心境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处事心态发生变化,就不会心浮气躁了。有些人,长期心情急躁,让他练习这种静功,一时可能无法适应,可能也找不到感觉,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这类人可以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所谓金鸡独立,就是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自然下垂,双目轻闭,站立3~5分钟,一脚站毕,换另一只脚,每天两次即可。金鸡独立为什么能促进人体寒热对流?如果你自己亲自站立几次,你就会发现,一只脚站立时人体容易出现不平衡,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小腿和脚的部位,为了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人体的能量会向下转移,心火就能下交于肾水,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不仅心肾不交的人可以练习,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头胀头昏的人,经常腰酸腿软的患者也可以练习为什么呢?气血下行,人体下焦就会得到补养,肝阳上亢就会得到抑制,肾虚也会好转!曾经有位患者头昏头痛,血压基本正常,西医诊断是脑供血不足,静脉给药,使用丹参注射液一周,丝毫无效,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找到我后,通过切脉发现气血向上涌,属下焦肝肾亏虚,虚火上冲所致,我建议他服用中药,可对方不太相信,于是我让他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每脚站立半小时。他练习后当晚头痛大减,练习一周后,病情好转了八九成,而且腰酸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2,“上热下寒”是一种寒热错杂的表现,顾名思义,上面热,比如有嗓子疼,有黄痰,胸中烦热等等,下面寒,可以表现为拉肚子,腿凉等。治疗起来需要兼顾“上面的热”以及“下面的寒”,方子里面也就要“寒药”和“热药”并用。这种证型在《伤寒论》中有较细致的讨论,其中提到了几个代表方:栀子干姜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每个方子都有其适应症,限定了其应用范围。栀子干姜汤多用于因为误治而形成的郁热证,表现为胃脘灼热,心烦,但是腹部寒凉等症状。上热较轻,用栀子清上焦之热,除轻微之烦。黄连汤可以调和上下寒热,其上热主要表现为胃阴不足,胸中烦热而呕吐,下寒表现为脾阴不足,腹痛肠鸣而泄泻。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于寒热格拒证,表现为食入口即吐,胃热气逆,又有脾胃虚寒所致腹泻,本证以胃中热势上逆为要紧,所以用黄芩与黄连的苦寒之性来清上焦的邪热。麻黄升麻汤的热证是肺脏郁热,进而可见喉咽不利,甚至唾脓血。因其阳气被郁结,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所以可有手脚凉,其脾阳受损所以又见下利不止。乌梅丸证用于治疗寒热夹杂的蛔厥证。上热为肝热,有渴而多饮、心烦的症状。病人膈上有热,肠中虚寒,勉强进食但是难以消化,胃气反而上逆引起呕吐。各个证型引起的原因不同,热与寒的表现以及程度不同,邪热性质与侵扰的脏腑不同,所以在用药上也犹如调兵遣将,选药和药量上也有所差异。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3,寒与热是表示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机体功能衰减,所表现的症状;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机体功能亢盛,所表现的症状。温法,是用针灸温通经络,温养阳气,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一种治法,用于寒证的治疗。清法,是用针灸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泻热开窍的一种治法,用于热证的治疗。清热法:“热则疾之”,出自《灵枢·经脉》篇。“热”是指邪热亢盛或为感受风热引起的表热证,或为五脏六腑有热的里热证,或为气血壅盛于经络局部的热证。“疾”是快速的意思,这时是指治疗方法,即疾刺快出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与此同义,如点刺出血,以泄其邪热。如表热证用毫针浅刺、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热。“疾”也有快速运针的意思。即快速提插,快速捻转,相当于泻法,多用于实热证。“温者清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温”是热的意思,即病性属热证,“清”是治疗大法,即热证应用清热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清法有:清解热邪法:用于热证。取穴如大椎、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法:用于湿毒热证,取穴如委中、曲泽、十宣、阿是穴,点刺出血。清热开窍法:用于热闭神昏证,取穴如水沟、十二井穴、劳宫,针刺泻法或点刺出血。清泻脏腑法:适用于脏腑热证,取所属脏腑的荥穴和相应的经穴,如心热证,取少府、劳宫,肝热证取行间、阳辅等,针刺泻法。热证和寒证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有表热还有里热,有里寒还有表寒,有上热下寒,还有真寒假热和假寒真热,所以清热温寒的运用也应灵活机变。假如热邪入里可采用深刺久留针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假如邪在表,亦可用浅刺不留针的方法或用点刺法治疗。如咽干而痛,心烦,兼见便溏肢冷,脉沉弱者,是下焦虚寒,阳不入宅,戴阳于上,治宜温补下元引火入宅。真寒假热者,可在温寒的基础上佐以清热,真热假寒者,可在清热的基础上,佐以温寒。

4,上热下寒,泛指的是上部热、下部寒,热、寒证一同存在的证候,也就是寒热错杂出现症状之一。上火下寒比较难治可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缓解和医治:中药治疗通过人参、黄芪这类中药进行中药医治,因人参具有治寒的作用,黄芪则可治火,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使用,不可私自使用。在使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必须忌口,尤其是不能食用海鲜。枸杞茶多喝茶,对我们的身体也大有裨益。而枸杞茶,也是我们平时能够涉及到的。用枸杞泡水代茶喝,对此证具有不错的功效。因枸杞具有滋阴补肝肾,且还不上火功效,一年皆可用来饮用。调整饮食在饮食方面,也要进行调整。不宜食用生冷,油腻食物,规律作息。少食用水生动植物,豆类食品等,可食用些牛羊肉。水果也不宜过多食用,宜适量饮用些牛奶。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交泰丸,对此症状具有一定作用。艾叶泡脚平时用艾叶水泡脚,勤泡脚能缓解寒证,需坚持。适当运动进行适当运动,一些有氧运动包括骑单车、慢步跑、快走,通过运动可改善体质。穴位艾灸要多食用温热食物,还有,要进行艾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上热下寒怎样食疗 身体上热下寒是什么体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