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不一不异 龙树菩萨偈语

1,关于“龙树菩萨”偈颂的回答,作一点说明。说明的问题是:“解释龙树菩萨偈颂,不可辅助加入过多词汇”’。否则!菩萨偈颂原意大失,偈颂之意就成为“掌上叶”。故此!解释菩萨偈意,归纳为:“存在本真”。其它相关助词,一概免去。下面进入解释:龙树菩萨开示“存在本真”意义,是在示意众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是在向人们暗示怎样的“存在本真”意义?龙树菩萨的意思是在说(注意!菩萨在说,为设定):如果把存在认识为:“不生不灭”是一种存在的本真常态,这样的认为,就错了。那么!众人或许换理解法,认为存在的本真,是以“常变”的形态存在的。这样的认为对否?于是菩萨紧接着,又说了一句“不常亦不短”。当即把刚才的认为“常变”,否定了。接下来菩萨,经对之前的认为否定,同时又提出了:“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自己对“存在本真”的认为看法。“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是菩萨在开示传达“存在本真”的关键终极解释。意为:存在的本真,本来就是“无一无异”,没有区别的状态。菩萨真正指出存在的奥义是:“人们所认为的存在,是现实存在相对性区别存在的直观现象,而并非存在本真的意识状态,最终意思是说,存在本身的本真,是以:不可识别不同相对性的意识形态,而本真存在的”。“不来亦不去”,是菩萨在开示关于“所谓来去,生死”存在本真的具体例证”。比如:“来去”,就存在本真而言,是不存在来去一说的——假设,来~是由去一着反向运动抛掉,形成达到的来。再通俗一点解释:比如来到北京!是不是一着把沿途的路程风景,统统地向身后丢去,才到达北京的?是不是来北京的过程,同时由于完成了去的距离,才到达的?意义是说“来与去”有啥区别?一来是在完成相对的丢去达成的,是不是这么个理?对“存在本真”,理解到这层境界,即“不来亦不去”龙树菩萨偈颂的高度,才算悟得了。

2,体性过去无始,叫做不生;体性未来无终,叫做不灭。相和用迁流不住,叫做不常;体性常住,叫做不断。相和用千差万别,叫做不一;体性相同,叫做不异。体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近具六根,远该万法,叫做不来亦不去。诸法实相,微妙不可思议,执着诸法实有,执着诸法皆空,都落入了边见。龙树菩萨的八部偈颂,是圣者对诸法的认知,它不落空有,真俗圆融,全方位阐述了诸法的体、相、用,契合“一心三观”和“一心三藏”的圆教思想。

3,好理解啊。从两个地方来理解第一个地方,佛性。佛家所说的佛性,是永远都在的,永远不会坏的那个东西。从逻辑上你就能理解,永远都在,当然不生不灭,有生必然有未生之前,未生之前不存在的,不是佛性,有灭必然有逝去,逝去之后不存在的,不是佛性。其它的描述,同理。第二个地方,禅入禅的门,是静默,是无分别心。其实就是不做判断,不去区分归类。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去区分这个东西好还是坏,痛苦还是幸福,只是感知,不去区分。感知是外面的世界映入人的内心,分类则是人的内心在运作,是造作。怎么讲,一旦开始区分喜乐和痛苦,一旦开始区分生和灭,就会由此引发后面的很多东西,觉得乐就会去追,觉得苦就会去避,凡此都破坏了“外面的世界影人人的内心”的本来的样子。如同你看到一个花瓶,看到就是看到,偏偏要在心里给它贴个标签:清代的,明代的,真货,赝品,品相好,品相坏,一堆的造作。人的造作之心起来,禅就破坏了。这个讲起来很不好说清楚,但是你坐下去试,就是去证,那是清清楚楚的。只要在坐中起心分辨是否有生灭来去,心就开始乱了。因为,已经离开佛性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证。懂了第一个,叫悟了。做到第二个,叫证得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不一不异 龙树菩萨偈语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