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杨永泰能力极强,是蒋介石的头号智囊。此人是类似于郭嘉的人物,足智多谋,深谋远虑。而且,他也不仅仅是军师,还具有很强的军政能力。正常来说,任何一个足智多谋的领袖,身边都需要一批高超的智囊人物,也就是智囊团。为此,他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1931年杨就担任军委会秘书长。1933年任军委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秘书长。1934年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嗣任军委会南昌行营秘书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这几年,杨永泰都是军师的角色。然而,1936年初他任湖北省主席,成为一方大员。杨永泰也轻松胜任,直到被暗杀。蒋介石的很多政策,都是杨永泰的点子。比如第五次围剿,打垮了中央苏区在内的5大苏区,全国只剩下杨虎城控制区边缘的陕北苏区。而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建议改变了以往单纯军事围剿的方法,采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法。国军采用碉堡战术,步步推进。推进占领苏区的村镇后,立即屠戮这里的共产党员,对于参加革命的普通群众则比较宽容,允许自首。同时,这里进行三民主义和新生活运动的政治宣传,还进行保甲连坐制度。这样一来,这一个个原本苏区控制的村子,彻底成为国军控制区,而不是形式上的占领。最终就是中央苏区越来越小,不仅仅是军事上,也包括政治上,最终只有突围这一条路。另外,杨永泰还是红军长征驱虎吞狼计策的始作俑者。蒋介石执行这个计策,以伤亡大约2万人的轻微代价,收复了广东、湖南、贵州、四川、西康这5个省份,加强了对云南、广西2省的控制。除了没有在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以外,可以说是大获全胜。由此可见杨永泰的厉害之处。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码头被暗杀身亡。1个多月后西安事变爆发!一般认为,如果杨永泰还活着,是不可能允许蒋介石只带着40个卫兵赶赴西安,最终被捉的。一切都是命运。
2,我们在谈及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时,杨永泰这个名字,在红军长征的各个阶段,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该承认杨永泰的文韬武略是出类拔萃的。在红军长征刚刚突破湘江防线,在向黔边移动之时,杨永泰竟然预言中央红军主力会步入当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的后尘。令会议参与者瞠目结舌。后来竟然真被杨的预测一言中的,真是奇人异士一个。杨在为蒋介石献谋策划之间,为蒋谋得云南、贵州、四川的实权贡献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天翻看长征的书籍,无论是金一南将军的巜苦难辉煌》还是王树増的军事系列巜长征》,都会发现杨永泰的身影,仿佛他优雅的谈吐,他的真知灼见,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只是他的晋材楚用,和布雷先生一样,明珠暗投,显得与大时代的格格不入。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为少数聪明才子所能扭转。顺历史潮流者昌,逆时代潮流者亡,在国民党內有多少立志报国者只是空怀理想,无法抗拒历史的浩荡大潮。民间流传一句:男人就怕轧错道,道路错了,路线错了,方向错了,全盘皆输。
3,答:杨永泰为何能拥有“当代诸葛”之誉呢?未出山就献策蒋介石“三分天下”,一如当年南阳隆中之对。为虎作伥,一道“出师表”,就逼迫得我工农红军移师西去。如此人物,堪称世之奇才。可惜,其所辅非人,一味与人民为敌,最终血染扬子江畔,成国民党派系争斗的一缕冤鬼。下面简略说一下杨永泰的不凡经历。杨永泰生于1880年,广东茂名人,家境富裕,其父母早死,由伯父赡养。杨家家风醇厚,族中多有俊才,族叔杨颐能文能武,办团练、中进士、点翰林,是族中瞩目人物。杨永泰幼以叔父为榜样,其本人天赋异禀,聪颖过人,七岁时便名噪乡中,“逢塾师考问,应对如流”,有神童之赞。1897年,17岁的杨承泰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高中榜首,有了秀才的功名,哄动当地。如果不出意外,杨永泰应该会沿着科举这条路走下去,继续考举人、考进士,入朝做官,建功立业,甚至封侯拜相……但意外还是发生了,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废除八股。杨永泰眼光独到,预感到科考会遭到废除,转入张之洞在广州创办的广雅书院求学。在校内,杨永泰系统学习各种中西知识——他虽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却也是见识最高的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局,他的见解总是高人一筹,发人深省。在摒弃科举之路的前提下,有心从政的杨永泰选择到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法政。这样,当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杨永泰已经完成了法政专业的学习,领先了同龄人的好几个身位。为了在从政获取政治声望,杨永泰率先投身报业,做《广南报》的编辑,不断发表各种深度文,引领舆论潮流,迅速成为了立宪运动在广东地区的代表性人物,于1908年选为广东谘议局的议员,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又被选为国会议员。这一年,他才32岁。到了1928年,政学系黄郛和熊式辉向蒋介石推荐杨永泰时,大赞杨永泰“既擅文事,又长武备;既懂立法,又精行政”。蒋介石倾慕之心顿生。杨永泰初见蒋介石,大发宏韬方略,纵谈天下大事,提出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等等奇谋。不过寥寥数语,蒋介石却犹如拨云见日。于是,杨永泰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一跃而成蒋介石的“首席智囊”。这之后,蒋介石对杨永泰计听言从,遵循行事,莫不如志。但如前面所说,杨永泰乃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与反人民的蒋介石同流合污,终不免死于非命。可笑的是,杨永泰遇刺毙命之际,仍以诸葛亮自比,对左右侍卫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国祸方长耳。”
4,诸葛亮被誉为“天下奇才”,杨永泰也被誉为“天下奇才”。但是,诸葛亮这个“天下奇才”却能将同为“天下奇才”的司马懿压着打,而这方面的杨永泰则是远远和有军事家之称的诸葛亮没法相提并论。同时,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杨永泰却因卷入国民党的派系内斗而亡,这一点也是没法与诸葛亮相比的。其实,杨永泰的才华更多的体现在政治谋略上,而在军事上并无建树。所以,用“当代诸葛”来比喻杨永泰的才华并不准确,或许用“当代郭嘉”来比喻更加贴切,而他也更加适合“当代郭嘉”这个角色。因为,杨永泰为蒋介石的“出谋划策”,几乎“无有不胜”。如:平定“诸侯”、逼走“共党”等。所以,杨永泰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政治谋略,这才被蒋介石视为“首席智囊”。那么,他在扮演“首席智囊”这个角色中究竟有哪些才华出众的表现呢?上海隐居,以一篇“削藩策”赢得蒋介石礼聘“出山”杨永泰,字畅卿,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村人。1920年10月27日,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杨永泰,在桂系军阀与陈炯明的斗争中,因支持的桂系大势已去,于是通电辞职,回到上海过上了短暂的隐居生活。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任命政学系的黄郛为外交部部长,而黄郛则向蒋介石举荐了同为政学系的杨永泰:“杨永泰先生乃天下奇才,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我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同时,同为政学系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也极力向蒋介石推举杨永泰。当时,杨永泰为了引起蒋介石对自己才华的重视,于是针对“各部军阀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案。正所谓“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因此,当蒋介石看了杨永泰的“削藩策”后,便认定杨永泰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王佐之才。随后,蒋介石效仿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亲自前往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的官邸和杨永泰面谈。一番交谈后,蒋介石便当即任命其为自己的贴身“谋士”。据杨永泰的好友陶隐菊在《我所知道的张季鸾和杨永泰》中记载,1933年,他去看望杨永泰时,看到杨永泰的行营二楼秘书长室的对面就是蒋委员长的一间办公室。同时,陶隐菊还得知,在行营内,秘书长杨永泰的名次仅居于委员长之下,还在参谋长之上。这种排列法,在军事机关则是史无前例的。可见,蒋介石对杨永泰有多么的信任和倚重。削藩四策,为蒋介石统一中国立下首功对于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杨永泰则是“投桃报李”。面对拥兵自重的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军阀,蒋介石非常的苦恼,虽然也想“削藩”,却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各部军阀联合。对此,杨永泰根据各部军阀的特点,将自己的“削藩”策略归结为四大要点,即:经济制裁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政治瓦解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军事对付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外交解决张学良的东北军。当时,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策略,仅用了3年时间,便将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等军阀正式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从而实现了中国明面上的统一。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逼迫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5月23日,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杨永泰,为了“剿灭中共”,他在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发表《我们应该怎样发挥七分政治的力量》的讲话,其核心则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核心又体现在“管教养卫”四字上。所谓“管”:是指管理。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式,将所有的百姓管理起来。如:省政府管督察专员,督察专员管县长,县长管区长,区长管保长,保长管甲长,甲长管户长。所谓“教”:是指“教化”。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来提高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防被其他势力拉拢。所谓“养”:是指养育。就是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生问题,以提升百姓的向心力。所谓“卫”:是指自卫。是说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就必须要有自卫的能力,其实就是搞全民军事化,以提升百姓的全民战斗力。同时,杨永泰将“管教养卫”作为“政纲”,与“政制”和“政本”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控制系统。当时,蒋介石对于杨永泰提出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非常支持,并任命其为南昌行营秘书长,负责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因此,杨永泰也被南昌行营上下戏称为“七分厅长”。同时,蒋介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由于蒋介石准备不够充分,并未取得第四次“围剿”的胜利。但是,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调集了50万重兵,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则发挥出了奇效。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及基层党队、各地乡绅等,对红军实施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立体式围剿,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逼迫中国工农红军向西撤退,最终踏上了长征之路。卷入派系之争,力挫政敌掌控政局,却落了个喋血扬子江畔的悲惨下场在杨永泰不断建功之时,国民党的三大党务派的内斗也日渐激烈。CC系:以党起家,代表人物有陈果夫、陈立夫,主管党政人事、教育等方面,在党政方面势力极大;黄埔系:出身黄埔军官学校的复兴社人员,控制着三民主义青年团,代表人物有胡宗南、戴笠;政学系:新兴的政治力量,代表人物有杨永泰、熊式辉、张群。由于CC系和政学系存在较大的政治利益冲突,摩擦和斗争也就不可避免了。1932年1月,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的张群遭CC系干将潘公展“算计”,被迫辞职;1933年,时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的黄郛,遭CC系排挤,被迫辞职。因此,杨永泰等人决定找准机会对CC系反戈一击,以扩张己方势力。1934年2月13日,杨永泰拉开了新生活动的序幕,并借助蒋介石支持“七分政治”和“融政于党”的方略,在“剿匪”过程中,大力安插己方人员。如:赣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借此机会兼任党部主任委员;鄂省党部主任委员由政学系骨干张群兼任等。同时,为避免落下任人唯亲的诟病,他又举荐非政学系成员的吴忠信和刘峙接手皖、豫两省党部权力。自此,杨永泰从CC系手中将豫、赣、皖、鄂四省的党务大权一并夺取。当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只控制了十几个省份,而以杨永泰为首的政学系却控制了四省的势力。由此可见,杨永泰的政治斗争手段也是非常的高明。但也因此,杨永泰成为了CC系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1935年10月,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后,杨永泰想爬上其位,以展更大才华,却遭到了CC系的坚决反对。但不久,杨永泰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省主席,却又被CC系算计。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从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遭到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的刺杀身亡。所以,有人说,“郭嘉”的身份可能更适合杨永泰,因为靠出谋划策来立功,才会展现出他更大的才华,更不会因卷入派系之争而冤死。但他偏偏又扮演了一个靠追求权势来立功的“诸葛亮”角色,而他的才华又赶不上诸葛亮,这才落了个惨烈的结局。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