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府的少爷小姐少奶奶们聚在一起成立诗社命名为海棠诗社,先有李纨提议以白海棠为题的一首咏白海棠的七言律诗大家都写了一首,评论一番后,李纨又规定每月初二,十六这两天大家聚在一起进行赋诗比赛,过了几天,大家聚在一起吃螃蟹,请来了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一同聚餐,吃完螃蟹后,诗社人员留下来,分别赋诗为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不一会儿,十二首诗很快完成,黛玉写咏菊最受人欣赏。
2,巜红楼梦》总共有二次结诗社,分别是海棠诗社和桃花诗社。红楼中少爷小姐,少奶奶们在一起作诗,文中共交待有五次,其中包括二次结诗社。诗社的起源是,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出差,宝玉解放了,大观园四处游荡。这天,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发信给宝玉和其它姐妹,提议结社作诗。恰在此时,贾芸又孝敬宝玉两盆名贵的白海棠,借此他们便成立了海棠诗社。这就是《红楼梦》中少爷小姐,少奶奶们第一次成立诗社的情景。当时诗社,名唤海棠社,李纨为社长,副社长是迎春和惜春,一人出题,一人监场。《红楼梦》中的少爷,小姐,少奶奶们在诗社中皆有别称,以大观园中居住之院宇为名:贾宝玉为怡红公子,林黛玉为潇湘妃子,薛宝钗为蘅芜君,李纨叫稻香老农,贾迎春叫菱洲,贾探春为蕉下客,贾惜春叫藕榭,史湘云叫枕霞旧友。在《红楼梦》三十七回,众人以海棠为题咏海棠,起社时为秋天,集合在探春所居的秋爽斋,所作之诗叫《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这类律诗约束很多,要讲究平仄,要押韵,要对仗等等。平仄和韵,必须严格遵守”平水韵”的规定,不能用错。第二次,史湘云所邀,宝钗出题,题目为《忆菊》《访菊》等十二个,各认一题,或数题,七律,不限韵。地点:蘅芜院。正逢菊花盛开,贾母领众女眷在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黛玉做咏菊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黛玉挑了两个名字,因而拔得头筹。第三次,在文中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五言排律。这次不拘束,不限韵,自由发挥一首诗,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句再起一句,依次这样作下去,直至作完为止。这次联句中,最活跃者当属史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句,后来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显得十分有趣。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情绪,绝少颓废的情调。第四次,桃花社,《红楼梦》第七十回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图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做诗,因黛玉偶作了巜桃花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形式比较自由,引起大家的兴趣。这回文中,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后,并未做诗。地点:潇湘馆。一日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飞舞,便填了这首《如梦令》拿来与宝钗黛玉等人看。于是几姊妹们纷纷作来。第五次,柳絮社,黛玉邀,史湘云黛玉出题,题目是各作《柳絮》小词一阙,限了几个调。地点:潇湘馆。总共有五次集结做诗,其中有两次大型的诗社。一次是海棠社,二次是桃花社。这五次地点各不相同,但是诗社成员较为固定:李纨,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这是最初几个,后来史湘云,邢岫烟,薛宝琴,香菱,李纹,李绮等一些人也参加了。若论最欣赏一首诗,那就是薛宝钗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又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有着美好的远大志向。综上:《红楼梦》中贾府的少爷小姐们正式成立了海棠诗社和桃花诗社。中间又不乏有菊花社,赏雪社,和柳絮社,也可算是。但严格意义地讲,这些在文中都没有正式交代,只能是后人研读时添上去的,但也算合理。我为什么欣赏薛宝钗的诗词也做了解释。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3,古代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只能在深闺做女红来打发大把大把的时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女儿们才华出众,兴趣高雅,除了针黹女红,她们还有一项娱乐活动,那就是开诗社,作诗。海棠社和桃花社大观园成立过两个诗社,海棠社和桃花社,但实际上是一个诗社,海棠社改名为桃花社了。海棠社是三姑娘探春发起的。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雅兴大发,邀请众姊妹齐聚秋爽斋,商议成立诗社。提议一出,得到大家赞同。恰巧贾芸送给宝玉两盆白海棠,第一社李纨建议以白海棠为题,做《咏白海棠》的七言律。因是以海棠诗开端,诗社就取名为“海棠社”。海棠社成立后,宝玉和姊妹们开了几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散了一年。文中写:原来这一向因凤姐病了,李纨探春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出来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时逢仲春,林黛玉做了一首《桃花行》,大家都很赞赏,史湘云建议将诗社改为“桃花社”。她说:“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诗社的活动秋爽斋吟咏白海棠。探春发起,邀请大家成立诗社。因为贾芸送给宝玉两盆白海棠,第一社探春做东道,吟咏白海棠。大家各做一首《咏白海棠》七律。黛玉说既然起诗社,大家都是诗翁了,提议每人取一个雅号。于是李纨取名“稻香老农”,探春取名“蕉下客”,黛玉取名“潇湘妃子”,宝钗取名“蘅芜君”。美人别号,且韵且雅,呼去觉满口生香。《咏白海棠》诗宝钗夺得第一。藕香榭题作菊花诗。史湘云加入诗社,兴致勃勃要做东道。薛宝钗帮她出主意,请大家吃螃蟹,做菊花诗。两人拟的题目非常新鲜有趣。使用一个实字,一个虚字来命题,即菊字为实,另一字为虚,共做题十二道。又是咏菊,又是赋事,赋景咏物两关。菊花诗是林黛玉夺魁。芦雪庵即景联诗句。因下雪,李纨邀了一社,请大家在芦雪庵赏雪、即景联句,拥炉作诗。此时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都来了,美人才女济济一堂。联诗场景,热闹紧张,大家各展才能。史湘云思维敏捷,性情豪爽,独战黛玉、宝琴,湘云自己笑自己:“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数她的诗句最多,最后夺冠。林黛玉诗作桃花行。林黛玉做了一首《桃花行》,婉转凄美,于是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准备开社,大家意欲做桃花诗。但由于王子腾夫人来访,没有做成。后来又是探春生日,贾政出差要回来,怕检查宝玉的功课,诗社没有开成。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暮春柳絮飘舞,史湘云看着有趣,填了一首柳絮词。她建议林黛玉起社填词。于是黛玉便邀大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填写柳絮词。结果是薛宝钗反转有力,林黛玉缠绵悲戚,史湘云情致妩媚,各领风骚。凹晶馆联诗咏秋月。中秋佳节,李纨生病,宝钗姊妹回家了,人不齐全。史湘云豪兴大发,和林黛玉联句咏月,要在众人面前显摆显摆。她们二人诗才出众,警句频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最是脍炙人口。最喜欢的诗句大观园诗社作品硕果累累,共计《咏白海棠》六首,菊花诗十二首,螃蟹咏两首,咏雪联句长诗一首,《咏红梅花》四首,柳絮词五阙,咏月联句长诗一首。在这些诗作中,最喜欢林黛玉的《问菊》: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黛玉对花讯问,为何不像别的花一样春天开放,要孤标傲世,在秋天独自盛开?不要说没有知音可谈论,菊花就是最好的朋友,可以知心解语。菊为花中隐士,正合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气质。“休言举世无谈者”,所以她对花讯问,引为知音。诗社兴衰映射着贾府兴衰小小的诗社兴衰却是一部贾府兴衰史。一,诗社以秋起,以秋终,照应全书整体布局。小说第一回,中秋佳节,贾雨村受邀到甄士隐家里作客,他即兴口占一首咏月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此处脂砚斋眉批曰: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从这条批语可以推测,曹雪芹原著最后一回应该是以中秋诗收尾,以诗贯穿全书,首尾呼应。脂批也提到“起诗社于秋日”。诗社以秋海棠,秋菊开端,前八十回中,以林黛玉、史湘云凹晶馆联诗咏月收,亦是用秋诗起,用中秋诗收。作者以这种结构设计来暗示人物命运。“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书中写的是“三春去后诸芳尽”,“三春景不长”,感叹贾元春、贾迎春和贾探春的悲剧命运,却用第一回的中秋诗、第三十七回的海棠诗、菊花诗和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联句,来预示。二,诗社初期兴旺,日渐衰微,正与贾府命运相合。《红楼梦》前八十回,从第三十七回“偶结海棠社”到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诗社一共开社六次,贯穿一半的篇幅。这六次一分为二,前三次为一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花团锦簇,生机勃勃,后三次为一个阶段,基调凄清萧索。诗社初建时,正是贾府的鼎盛时期。元春刚刚省亲,贾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姊妹们搬进大观园居住,无拘无束,如在世外桃源。《咏白海棠》、菊花诗十二题尽显闲情逸致,正是盛世之相。芦雪庵联诗咏雪,气氛达到了高峰。众亲戚投奔而来,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加入,探春说“咱们的诗社可兴旺了。”而此时的贾府也是一片繁盛。经历了“探春改革、“戏班解散”、“芳官赵姨娘大闹怡红院”、“平儿判决冤狱”、“二尤之死”,林黛玉做《桃花行》时,贾府乱象丛生,已经日趋衰败,书中气氛转为萧索。史湘云说:“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实际却恰恰相反,当年的秋天倒是硕果累累的金秋,如今的春天却令人伤感。《桃花行》中的伤悼之语令宝玉滚下泪来,却也暗含了贾家衰败的氛围。“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柳絮是飘摇之物,风吹即散。柳絮又是暮春之物,衰残景象。史湘云写:“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意欲挽留,但逝去匆匆,风飘残絮、落红遍地的没落境地已经不是人力可挽回。中秋节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回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就透出了浓烈的悲凉。无论是贾母感叹人少,还是听笛,总写出凄凉无兴景况。此时的贾府已到末世。黛玉和湘云二人联句,又添凄楚,妙玉评说“果然太悲凉了。”结语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观园诗社,当初有多么美好就更衬托出后来有多么萧索。正好像“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繁华落尽,只余凄凉。
4,我记得细算起来是成立了四次,第一次海棠社,发起人是探春,李纨自荐做社长,提议了诗社活动每月固定开展两次,其间想要另行组织的也可以;这次诗社,开诗社之先河,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单调严肃的深宅大院的贾府的各位少爷、小姐、少奶奶增添了许多乐趣,成为一项大家都喜欢,都有兴趣的一项活动。第二次是史湘云和薛宝钗一起主动筹办的菊花诗社,这一次的诗社以吃大螃蟹为始,大家赏菊做诗为主,每个人都乐在其中。第三次是芦雪庵联诗,是李纨发起的诗社,让众位少爷、小姐、少奶奶在芦雪庵赏雪联诗,大家在冰雪里赏雪烤肉品梅作诗热闹到沸腾。第四次是桃花社填词,是林黛玉筹办的一次诗社,虽然开始遇到探春的生日暂且耽搁,但后来办的也很成功。这四次诗社体现了贾府中的少爷、小姐、少奶奶青春热血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一面,与封建社会官宦贵族深宅大院里单调严肃冷酷无情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最喜欢的一首是薛宝钗写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所以喜欢,是因为面对柳絮词这样一个伤春的氛围,这首词无任何惜春伤春的忧伤,充满了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薛宝钗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给读者以启示:当人生处于逆境或不顺时,要善于看到光明,要善于鼓起勇气,既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奋斗,又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从而走向光明的未来,达到光辉的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