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濠梁之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这段对话载于\”庄子\”外篇,\”秋水\”的第七节。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当然是庄子赢了。现在把对话的原文和译文列后,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我们会佩服庄子的思辯。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也,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悠悠哉哉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子辯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嚎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2,谢邀!惠子赢了!因为庄子的那一句“鱼在水里游得那么哈皮”是普通的陈述句,或者是一句感慨。但惠子的那句话“你又不是鱼儿,你咋就知道鱼那么哈皮涅?”瞬间上升到了哲学范畴。差距就在这里。庄子是一个哲学大师,更是一个超级辩手,一百个遥远的哭声和少奶奶来了都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但惠子是!所以惠子的这句话恰恰启动了庄子的辩论模式,所以才说“你又不是洒家,你凭啥子说俺不知道这些鱼游得哈皮涅?”听起来有些无赖,事实上也确实有些无懒,因为庄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利用语言技巧把问题扔了回去。庄子,不地道啊!而惠子显然更胜一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偶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因此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是否哈皮”,而庄子却所答非所问“因为你问俺的意思就是俺知道啊(未必哦)!”所以,这一次庄子输了。我们不难看出,惠子的辩论很接地气,而庄子的思想太过超前。庄子未必懂惠子,但惠子懂庄子,不仅懂,而且尊重。世界上最美好的友情不是管仲和鲍叔牙,也不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而是庄子和惠子。确切地说不是惠子和庄子。这个顺序不能错!惠子成全了庄子,惠子用自己圆满无缺的逻辑丰富了庄子的思维空间。尽管他们相互抬扛,惠子总是输,可是惠子输在了现实,庄子却只赢在了想象。更精准地说,惠子是故意输的!惠子故意站在了庄子的反面来激发庄子的思维,从而在其中得到一种成全的乐趣。这一切,庄子心知肚明!惠子心胸,天下第一!所以在惠子身故后,庄子才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此人一去,再无知己。庄子是多么高傲的一个人,高傲到宁愿做一个泥途之龟,也不愿意受到奉养,可是这么一个,称惠子为夫子。在庄子所著的文章之中,除了引用和泛指以外,享此殊荣者有一个人是惠子。这是一个连孔子都不正眼看的人,视惠子为夫子。惠子,赢了!

3,庄子与他的朋友惠施是经常辩论的。虽然庄子是个道家的哲学家,而惠施则是学富五车的名家,是著名的逻辑学家,同时也是魏国的国相,是个高官。本来庄子是道家学派,道家学派崇尚的是无,是清静无为,是顺应自然,是蔑视权贵,为什么庄子能与一个高官成为朋友呢?而且是整天辩论吵来吵去的莫逆之交?最主要的原因是,惠施也许是那个时代,唯一能有水平与庄子的辩论的哲学家,是唯一能战胜庄子的哲学家。其实,庄子是不主张辩论的。在哲学上,庄子主张相对论。也就是说,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没有绝对,世界上的一切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的,但你要站在世界的最顶端用哲学的眼光去看的话,你会发现事物之间其实没有差别,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所以,庄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辩论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是浪费时间,辩论的胜负根本无法确定事物的是非,从万物齐一的角度,是非都是相对的,从更深远的道来说,是与非其实也是没有界限的。而惠施作为名家的哲学家,显然对世界对哲学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惠施也是一个哲学家。正是因为他对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入研究,使他拥有了与庄子做朋友的资本,否则,庄子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与一个高官辩论这种事情上的,因为庄子始终惠施是个知识极为渊博的人。《庄子·天下篇》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么多的书,不管是惠施自己写的还是收藏的,这在当时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就是成语学富五车的由来。惠施的思想和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庄子替他留下了一些片段。庄子在天下篇中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十个命题,反映了惠施的“合同异”思想。惠施认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等。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归根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思想。但庄子与惠施又是完全不同的。庄子曾经批评惠施“强于物”,这说明,惠施关注的主要是具体事物,对天地万物和事物道理的思考,而庄子思考的是遥远深邃的道,换句话说,惠施关心的是现实的人生,而庄子则着眼于如何超越这个凡俗的世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这种解脱,庄子叫做“物物不物于物”的无所待的逍遥的境界。从他们两人所持的思想来看,庄子与惠施的辩论,根本就是关公战秦琼,是没有输赢的。也就是说,从庄子的道家哲学来看,庄子赢了,从惠施的逻辑学辩论的原则来看,惠施赢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与惠施之间那场中国哲学史上最有名的辩论: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的情况下才问我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我们从辩论的逻辑上来看:庄子说他看到鱼儿很高兴,很开心地在水中游乐。而惠施说,你庄子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在这里,庄子很显然是输了一城。因为惠施的论点是,我不是鱼,我就不知道鱼的快乐。而庄子说,你惠施又不是庄子,你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很显然,庄子是利用了惠施的观点,这就相当于庄子认为惠施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拿这个观点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惠施马上就说,我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而你不是鱼,你就无法知道鱼的快乐了。庄子接下来只好诡辩了,他说,你是问我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我是在这个濠河的边上知道的。从整个论辩的过程上来看,庄子最后转移了话题,这说明他在这一场辩论中输掉了。但是庄子真的输掉了吗?上文我们说过,庄子是道家哲学的大师,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庄子的道家哲学有三个论点。第一是顺应自然,第二是齐物论,第三个是逍遥游。也就是说,庄子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功利的,是自在的,是自足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齐物的,没有差别,所以人生的艰难困苦也好,生死荣辱也好,功名富贵也好,最终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所以人也就没有必要孜孜以求那些本来就没有差别的东西。而逍遥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来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要与世界发生联系,这叫做有所待,而有所待就意味着人生永远是不自由的,是无法达到逍遥的境界的,只有放下一切的有所待,让精神处于逍遥之中,我们才能达到无计无名无功的逍遥境界。庄子在桥上,精神是自由的,因此他发现水中的鱼儿也达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为一体的逍遥哲学。所以,惠施的关注度是具体的物,是逻辑的技巧,而庄子关注的是大自然之道,是人的生命如何达到逍遥的境界。惠施与庄子的辩论,基本上是现实与超越、凡俗与逍遥、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辩论。作为一个关注具体现实的思想家,惠施无法理解庄子的超越。在这一场辩论中,二者全是赢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濠梁之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