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田代皖一郎 二战日本一个军是什么编制

1,按照日本的军队编制来看,“军”并非一个常备的编制,而是一个临时的编制。日军的常备军就是每个相互独立的精锐师团,只有在战争爆发后,比如说要进行战术或者是战略层面上的突击,举行大规模的战役之时,才会临时抽调几个作战师团组建一个军级别的作战单位。而在军级别的军事单位上面还有方面军、总军这两个编制,只是这两个编制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日军发动局部突击性战役的时候,所组建的最高等级的作战编组就是军了,不过在日常情况下,师团这一级别才是最大的战术单位。在欧美国家的军事文献中,一般都把二战时候的日军的“军”翻译成为集团军,因为日军中一个“军”级别的作战单位,和其他国家的集团军级的作战单位的规格是差不多的。之前就已经说过了,日军的军级别的作战单位本身没有固定编制,都是在发动大规模的战役的时候临时组建的——比如说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本军队集结了第11军,第11军下辖六个主力师团,综合作战兵力高达18万人。但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这支日军使用的番号虽然还是第11军,可是下辖的师团数量却完全不同。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本集结了五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作战总兵力大概是12万人;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本则是集结了四个主力师团和三个独立旅团,总兵力也在12万人左右。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军这个编制其实是有着很大的波动的。不过一般来说,一个军都能够拥有十万以上的兵力,而如果升级成了方面军和总军的编制,作战力量就可能会超过30万。在二战结束以前,日本陆军作战部队被分为了五个总军,其中有一些我们并不熟悉。那我们现在就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日本的关东军,而另一个则是日本的中国派遣军,这两个总军级别的作战单位所管辖的日本军队超过了70万。而日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编组,和它原来的编制传统是有直接关系的,当时日军的师团都是按照明治维新时期设立的镇台改编过来的,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色——比如说日本的第五师团就来自广岛。所以在全面战争没有爆发的时候,把不同的师团编组成更大规格的军或军级别以上的战术单位,很有可能会衍生一些问题,毕竟不同的日本师团的驻地、征兵地点、作战风格都大不相同,把他们编组到一块,很难不导致军队内斗。日本的海军、陆军,便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其实日军的一个师团级别的作战单位,战斗力也已经非常可观了。按照二战时期日本所公布的军队编组常例来看,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日本的师团本身还分有四个不同的编组,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等级的师团,它们分别下辖的作战部队分别是28200人、24400人、15500人和11000人。并且丙种师团以上的作战单位,就已经能够拥有独立的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后勤补给部队,甚至一些最精锐的作战师团,还能得到装甲部队的支援。而由这些不同的师团所组成的军事级别作战单位,战斗力更是惊人,虽然无法和欧美国家的一线作战部队相提并论,但与当时的国军对比,确实拥有着巨大优势。——总之,我们需要客观地承认,二战时日本的一个军事级别的作战单位,确实比我们同等级的作战单位要强得多。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的作战编制最高级别的是总部,总部负责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战略统筹。而在总部之下又设立了不同的战区,战区之下又下辖数个集团军,再往下就是单个军级别的作战单位了。但是当时国军的一个集团军,总兵力一般来说也就十万人左右,甚至一些不满编的集团军总兵力都只有五六万人。从整体的作战能力上看,和日本的一个军事级别的作战单位根本就没法比。不但数量上赶不上日本军队,从武器装备日常训练、后勤补给方面上,也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抗日战争时期基本战损比会有3比1也并不稀奇,毕竟当时日军在综合作战能力上确实比国军的一个集团军要强。某种程度上来讲,日军的一个军级别编制的作战单位,完全可以跟当时国民党所设立的战区级别的作战单位正面抗衡而不落下风,甚至还能拥有一些优势。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所设立的战区能够管辖的地方一般都有2到3个省那么大,下辖的兵力超过了20万,有的甚至能达到40万,而能够当上战区总司令的,都已经是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了。——但是他们通常需要集中2到3个省的作战兵力,才能和日本的一个军级别的作战单位打一个五五开,甚至有的时候还打不过,这也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两国军队的巨大差距。

2,军史爱好者若想专业的了解这一问题,不妨先来看一组准确的兵力数据,1941年12月,日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军司令官军衔基本为中将)为配合华南日军第23军入侵香港,拟定发起第三次进攻长沙的战役,略过对面的薛岳正在三湘大地部署“天炉战法”不提,单看阿南第11军此时所拥有的师团番号及兵力数量。(阿南惟畿剧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大本营已开始着手对侵华日军的各师团进行结构性调整,即将原辖四个联队的甲种师团全部调出一个联队,从而变成“三单位制”,抽出的联队用以充实二流师团或组建新师团,因此第11军的各师团手忙脚乱改制中,只有驻扎宜昌的第13师团还未开始进行,战役发起前各师团兵力明细如下。甲种师团四个,分别为丰岛房太郎第3师团(20171人)、北野宪造第4师团(12377人)、神田正种第6师团(20177人)、内山英太郎第13师团(26214人);乙种师团三个,分别是第34师团(14242人)、第39师团(13957人)和第40师团(14260人),也就是说,第11军这一时期拥有七个师团。(冈村宁次剧照)该军同时还下辖独立混成第14、第18、第20旅团及若干独立守备队,总兵力20多万人,因为第11军是日寇在华唯一的野战机动兵团,也是重要战略方向上的重兵集团。那么,在1938年6月这个第11军刚刚组建时下辖几个师团呢?由首任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的作战序列是第6、第9、第101、第106共四个师团(另有个臭名昭著的波田支队);而到了1944年夏季的“长衡会战”时期,日军大本营给华中鬼子大量增兵,横山勇第11军的师团数量达到十个,尚不计独混旅团和野战补充队。(园部和一郎剧照)所以,关于日寇“军”级建制(美军称其为集团军)的师团数量,结论是非常明显的:它没有准确规定的下辖师团数量,而完全是根据作战任务和控制区域进行具体设置及调整的,既然无一定之规,那么只能粗略定义为两个以上、十个以下。比如阿南惟畿任内的同一时期,日寇“华北方面军”驻山西的第1军,也就是“李云龙”等八路军部队面对的主要敌人,由司令官为岩松义雄中将指挥的作战序列是:第41、第62、第69、第114共四个师团,以及若干独混旅团,显然该军的师团数和兵力都略逊第11军一筹。(神田正种和丰岛剧照)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寇驻东北的“关东军”,在1942年10月升格为“总军”级别之前,虽然没有数字番号,但仍然是个军级单位。根据资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关东军只下辖四个师团、两个独混旅团、两个骑兵旅团,而并非后来下辖24个师团85万人的庞然大物。另有长期盘踞在我国内蒙地区的日寇“驻蒙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兵力最多时也只辖有一个乙种师团和一个战车师团,因为该地区抗日武装力量有限(傅作义35军)。所以,硬性给二战日寇的“军”定出编制师团数,是有悖于军事历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以及本土共组建了二十个数字序列的“军”,加上关东军(1942年之前)、驻蒙军和机甲军,共出现过二十三个军级番号,而组建的师团数量却多达上百个,仅侵略过中国土地的即达105个,也由此可见,各军所辖的师团数肯定是不一致、不固定的。(稻叶四郎剧照)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军队先后有过两种军团编制出现。一种是战略军团编制,还有一种是战役兵团编制。但侵华日军多数实行的是后一种编制,也就是战役兵团编制。战役兵团顾名思义就是大兵团,兵员多,装备精良,作战能力强。日军的陆军编制参照的是德国陆军的编制,但个别时候也会根据战场形势对编制做一些调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首先要占领华北,日军陆军总部就把原先驻扎在华北的驻屯军整编扩充为华北方面军,日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归它指挥。这两个军下面分别管辖有三个师团,每个师团编制最初有三万人兵力,其中第一军还配备有两个独立山炮部队,两支机械化部队,三个重炮野战旅团。而第二军没有那么多附属部队,只有一个重炮野战旅团。日军侵华后期遭到了中国军队前所未有的抵抗,国军在正面战场显示出了决一死战的决心,大战役接连爆发,战场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日军仿照中国军队编制,一个师团成了13000人。但借鉴了美军的先进经验,确保在每个师团的每个团都有6门重型火炮,每个营都配备有四门大型火炮,每个连必须有一门迫击炮或者步兵炮,每个排要有一挺重机枪,每个班必须有一挺轻机枪。而在长沙大决战中,日军的编制又突然扩充到三万人。以此看来,日军的编制是灵活运用的,并非一成不变。日军第11军的编制变化,可以当做典型来参考。11军是日军侵华主力,是日军的急先锋,是正面战场挑大梁的部队,也是战犯最多,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最多的部队。11军是进攻武汉前组建的,第一任指挥官就是恶贯满盈,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冈村宁次。第11军最多时总兵力将近20万,下辖6个师团,每个师团装备有2万匹马500多门大口径重炮,外加一个配备有渡河浮桥的工兵营,一个排的通讯兵和一个战地救护团。到了武汉会战后,第11军的规模再次扩大,达到7个师团,日军11军几乎参加了所有对国军的大型战役,国军名将张自忠就是在跟11军的激战中阵亡的。1942年12月日军第11军的第四任指挥官冢田攻乘坐的飞机被国民党48军的的高射炮击中,这个恶贯满盈的法西斯分子终结了他罪恶的军人生涯。1945年9月中旬,不可一世的第11军正式向国军投降。11军属于典型的战役兵团,而侵华日军中的战略兵团编制,只有关东军一个。关东军下辖的步兵师团多达31个,还有11个坦克团,两个航空军,外加一个敢死队旅。总兵力多达120万。关东军于1919年组建,是侵华日军王牌中的王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的。所以关东军始终驻守在中国东北,被称为“战略兵团”。不过讽刺的是,1945年8月,这个始终没有被动用的战略兵团,拥兵百万的日本关东军,在几十天之内被苏联红军给打穿,全军覆没。这个战略兵团的灭亡也逼迫日本法西斯下了无条件投降的决心。

4,以下是百度出来的,整个日本军队大约用过60个不同的军序号,而每个时期从属的师团是不一样的。侵华日军序列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第一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第二十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二、第十方面军(1944年9月,“台湾军”改称第十方面军)序列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第三十二军:司令官牛岛满中将;辖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团方面军直辖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师团,独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团,第八飞行师团以上第十方面军共约12.8万人。三、“中国方面舰队”序列(1945年8月)长官:福天良三中将参谋长:左近充尚正少将第二遣华舰队:长官藤田类太郎中将香港、厦门、上海、青岛、长江等特别根据地队以上“中国方面舰队”共约6.3万人。四、“关东军”序列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参谋长:樱井镣三中将第三军:司令官村上启作中将;辖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师团,机动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第五军:司令官清水规部中将;辖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师团等方面军直辖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师团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后宫谆大将参谋长:大坪一马少将第三十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辖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师团第四十四军:司令官本乡义夫中将;辖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师团,独立坦克第九旅团方面军直辖一0八、一三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团,独立坦克地一旅团第四军:司令官上村干男中将;辖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师团,独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团第三十四军:司令官栉渊鍹一中将;辖第五十九、一三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团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田代皖一郎 二战日本一个军是什么编制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