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真真国 红楼梦探春远嫁歌曲歌词

1,贾探春之谜《红楼梦》被视为博大精深的著作。关于《红楼梦》里面的学问,历代学者们已经探讨了上百年。而关于《红楼梦》里面很多人的命运,也时常存在争议。比如贾探春花落谁家?这一点,在《红楼梦》的读者群体里面争议很大,堪称“贾探春之谜”。按照《红楼梦》书中介绍,贾探春被嫁给了镇海总制周家,做了周家的儿媳妇。但是,也有说法认为,贾探春远嫁海外,做了外国的王妃。那么,为什么贾探春的命运会引发这样大的争议?并且,如果贾探春是真的远嫁海外,那么,她可能嫁到了哪里?这一切,要从贾探春的身世说起。贾探春的身世与遭遇贾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在我国古代,虽然同是子女,但是,嫡出的子女地位,要比庶出的高很多。很多权益只有嫡出才有而庶出没有——比如汉代,汉高祖的第一个儿子刘肥,由于不是嫡出,因此不能被立做太子。贾探春作为庶出的女儿,其地位要比嫡出的,差一些。不过,虽然出身差,但是,贾探春依旧获得了贾府上下的认可——因为不论是文采还是管理水平,贾探春都处于强势状态,客观的成就,奠定了她的地位。不过,作为庶出的女儿,《红楼梦》中却对其未来的命运,有着多次的暗示,比如:“群芳夜宴”中,贾探春被人揶揄说“将来会成为王妃”。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伏笔”手法,在人物命运方面,有“一语成谶”的含义:比如贾宝玉时常说自己将来会做和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倘若贾探春最终只是嫁给官宦人家而非做了王妃,那么,“群芳夜宴”的伏笔,将会成为没有意义的累赘。此外,贾探春的“判词”配图中,也隐藏着这样的暗示:茫茫大海上,有一艘大船,一个姑娘坐在船上哭泣。因为这些证据,加以综合,于是有学者认为,贾探春很可能远嫁海外,做了外国的王妃。如果贾探春真的远嫁海外,那么她是嫁到哪里去了?贾探春远嫁猜想由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属于续书,因此,可以认为,曹雪芹的原意,可能是安排贾探春远嫁海外。那么,贾探春作为一个庶女,怎么会有机会嫁到外国做王妃?个人认为,结合古代中国的特点:古代皇帝在和外国和亲的时候,会选择宗室女子,册封为公主,然后远嫁外国。贾家并非宗室,贾探春庶女,从地位来看,这桩婚姻很可能是海外小国向天朝请婚,于是天朝皇帝选择贾探春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女子,作为赐婚的工具。结合曹雪芹时代清朝人对周围地理的了解,贾探春所嫁的,很可能是诸如爪哇、渤泥这种偏远的小国。

2,从探春判词的图画来看,探春远嫁的国家是一个岛国,探春是乘船去和亲的。至于是哪个国家,书里没写。润杨来推测一下。一,《红楼梦》里出现过哪些国家?真真国,暹罗国,爪哇国,茜香国,波斯国,俄罗斯,海西福朗思牙。真真国。薛宝琴自称八岁跟随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遇到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这个西洋美人居然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暹罗国凤姐送给林黛玉等人暹罗国进贡的茶叶,众人都不爱喝,唯独黛玉说好。然后凤姐和黛玉你来我往的斗嘴,最后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薛蟠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送来贺礼,其中就有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茜香国《红楼梦》冯子英请客,宝玉结识了蒋玉菡,蒋玉菡送给宝玉的一条大红汗巾子,就是茜香国女国王的贡品。因为这条汗巾子宝玉被他老爹揍一顿,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菡。波斯国宝玉生日,凤姐的贺礼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寿星,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海西福朗思牙宝玉给芳官取名为“耶律雄奴”,因为众人玩笑叫成“野驴子”,忙又说:“海西福朗思牙,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名为‘温都里纳’。如今将你比作他,就改名唤叫‘温都里纳’可好?”爪哇国顽童闹学堂后,金荣的姑姑到宁国府,想告状,结果听到尤氏的一番话后,书中写道【金氏听了这半日话,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俄罗斯王子腾过生日,宝玉早晨去王府,贾母给他一件俄罗斯国生产的用孔雀毛织成的孔雀裘。当天就被烧个洞,是晴雯带病连夜补好了。二,这些国家中,哪国有可能求娶中国新娘。爪哇国,见于谈话的俗语中,不可能与中国有太多交往。茜香国是女王,不会求娶中国女孩。俄罗斯地处北方,不是探春远嫁的岛国。暹罗国,据说是今天的泰国,中国到泰国可以走陆路不必乘船。波斯国和海西福朗思牙距离中国太远,也不会求娶中国新娘。最有可能求娶中国新娘的是真真国。宝琴见过一个真真国的外国美人,这个女孩子还通晓中国文化,会写诗歌。宝琴念外国美人的中国诗道: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由诗中可见真真国是一个岛国。宝琴的故事说明真真国喜欢中国文化。真真国国王求娶中国公主为妃有可能。真真国的国王向皇帝求亲,皇帝就派探春和亲去了,探春就是真真国的王妃!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3,探春的结局在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这一部分已经进行了揭示,就是“远嫁”。但探春究竟嫁到了哪里,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嫁到了当时的藩属国,属于跨国婚姻。《红楼梦》第63回“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抽到了杏花,大家戏谑道:“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根据《红楼梦》惯用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这句话应该是一种预言。再结合前面的判词部分,可以推测她可能是嫁到了当时国家的藩属国,类似于今年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类地区。这是一种说法,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结合诸多红学家的研究成果,采用的就是这一结局。第二种:嫁到了当时的南部海疆,还属于本国,只不过比较远。这一说法是来自高鹗续本第99回。贾政“世弟周琼”调任海疆,向贾政求亲,得到了应允,探春由此远嫁。从“调任”、需要乘船前往来看,这个结局中,探春所嫁的应该是今天的海南或台湾。虽然今天的海南、台湾经济发达,但在那时候却是很偏僻的地区,因此远嫁到那里算是一件挺悲惨的事。贾家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姐妹的归宿,总体上来说,探春算是最好的。

4,探春远嫁是真,但不是远嫁到哪个国家。且看本人对探春判词的解读: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三首判词解读: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探春的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背景贾探春,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属于庶出。画面里,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分骨肉》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原文第六十三回,宝玉搞了个生日晚宴,大观园内的多数人都到场了,众人抽花签一回,暗示了每个人的命运,探春抽到了一支这样的签: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然后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第七十回“放风筝”。探春所放的风筝是“软翅子大凤凰”,这无疑暗喻探春将来作王妃。更明显的暗示是这个软翅子大凤凰,被天上另一个“凤凰”绞住,正不可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的风筝绞在一处,随着三家风筝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遥遥都去了”。这一大段描写,暗示探春将来去海外作王妃,真可谓铁案如山了!探春房间里有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颜鲁公写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是暗示探春后来以泉石为伴。颜鲁公乃颜真卿,至于要突出其“鲁公”,是不是在暗示探春与“鲁公”的渊源?(鲁公暗喻南明鲁王朱以海)以上是《红楼梦》中与探春有关的语句。读到这里,笔者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因家境艰难被董小宛收养的以妹妹相待的张惜梅。她和董小宛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参见)董小宛作为冒辟疆的爱妾生活在如皋水绘园时,张惜梅陪同董小宛也生活在水绘园。1644年冬天鲁王朱以海(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在被清军追杀的南逃途中,来到冒辟疆的水绘园中短暂休整、以待江南反清武装的接应。当时如皋不在南明政权的势力范围内,形势非常危险。鲁王在水绘园停留的一个多月里,张惜梅看到了他的志向和才华,决心以身相许、跟随鲁王投入反清复明大业。冒辟疆全家深受感动,冒辟疆父亲以义女身份将张惜梅嫁给了鲁王。1645年的元宵节当天张惜梅辞别亲人、以王妃身份跟随朱以海逃亡江南,后来朱以海以监国身份在绍兴和舟山一带建立反清政权。清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军进攻舟山。舟山城陷,南明几千将士战死巷战,臣民一万八千人同日殉难,鲁王王妃张惜梅见城破,宁死不愿被清兵所俘,遂投井自尽。1662年朱以海病故于金门。张惜梅在明朝危亡之时义无反顾地辅佐鲁王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中去,其英雄壮举真该彪炳史册。此经历没有正史记载,仅来自传奇小说,其可信程度很低,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清朝的史书有可能将这段经历记载下来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这段经历若公布于世,冒家必受到满门抄斩。但是张惜梅女侠式的壮举若不给予昭传,冒辟疆心中实在有愧,于是写作《红楼梦》的动机之一就这样产生了。贾探春的原型是不是张惜梅呢?请看一下对比:1、贾探春是庶出;张惜梅近似庶出。2、南安王妃认探春为义女,远赴海外出嫁;冒辟疆父亲认惜梅为义女,远赴江南出嫁。3、探春远嫁海外做了王妃;惜梅远嫁江南做了王妃。4、第五十五回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惜梅不畏追杀,嫁给鲁王,加入反清复明大业。5、探春身处“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惜梅追随鲁王乘海轮漂泊在舟山、金门附近的大海上,日子艰难困苦。6、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惜梅:一帆风雨到舟山,宁死不愿被清兵所俘,投井自尽。7、探春对内耗的痛斥论振聋发聩:“……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惜梅所看到的南明多个小朝廷之间的内部恶斗正是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以致一败涂地。8、元妃省亲时留下的一副对联“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正对应鲁王最后的栖身之地金门岛。9、脂砚斋在探春的灯迷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惜梅后代身处金门,反清事败后金门仍回归中国。从以上九条对比可明显看出,探春的原型就是惜梅。此外,贾迎春、贾惜春、薛宝钗甚至于贾元春的爱弟,贾宝玉过生日,贾元春也没有送寿礼。唯独贾探春生日当天,贾元春不仅一大早就把寿礼送到了,而且送的礼物还不是一般的用品,而是古玩。可见贾元春与贾探春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也暗喻了董小宛与惜梅之间的姐妹关系。张惜梅的经历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冒辟疆通过大量的笔墨在《红楼梦》一书中反证了《董小宛传奇》中惜梅经历的真实性。一本关于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附记卷之十九·鲁王监国附记”中则说:“定西名振扈跸远洋。监国继妃张氏赴井死,宫眷十三人从死,一内监自扼井旁以殉。”而台湾省金门县出土的《皇明监国鲁王圹志》亦确认了《罪惟录》的说法是对的。1959年8月,台湾军队在金门县东门外某地炸山采石之际,发现古墓一座,便发掘之,而发现一块近于方形的长方石碑,经细考其文字,确定为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圹志。该碑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圹志,即墓穴前所立记述墓中人生平事迹的碑志,又称“墓志铭”。胡适曾作《跋金门新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高度评价此碑文的史料学价值,称:“这篇《圹志》可以考正许多旧史的错误。”关于鲁王的三位妃子,《圹志》中记叙如下:“元妃张氏,兖济宁州张有光长女,原浙之宁波人,兖陷殉节。继妃张氏,亦宁波人,舟山破日,投井而死。……仅存夫人今晋封次妃陈氏遗腹八阅月”。从这一段记录中,可以判断,鲁王朱以海有妃子三位,其中元妃在山东兖州沦陷时就殉节而亡;继妃张氏则殉节于舟山宫井,而陈氏次妃则一直在金门陪伴鲁王。至此宫井殉节之事真相大白。笔者认为继妃张氏就是董小宛的义妹张惜梅。《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中,“果然探春回来。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此处探春的结局与判词明显不符,可见续书者未辨明《红楼梦》主旨。二、判词解读“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监管大观园,兴利除弊、推行改革,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才华和志向。暗喻董小宛之妹张惜梅在国破家亡时辅佐鲁王反清复明的壮举。“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不得已远嫁海外为王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暗喻惜梅在明末清初这个末世时勇嫁鲁王为王妃,但反清复明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见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探春远嫁海外,清明时节亲人涕送江边;暗喻惜梅在元宵节泣别亲人嫁给南下的鲁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大概在公历的二、三月份,接近四月五日的清明节。元宵节可认为属于清明前后的范围。“千里东风一梦遥”:比喻远嫁海外,归程无期。千里东风,东风自然是指满清之风。通过此解读可进一步看出《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之一就是将“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如实地“闺阁昭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真真国 红楼梦探春远嫁歌曲歌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