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简单说说吧,明治建军后,旧日本陆军建立,当时的日本经济不允许其陆军规模扩大,有限的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步兵、炮兵和工兵得到了更多的资金,同时,陆军的资金也比不上海军,毕竟,日本这样的岛国“海主陆从”的战略还是没错的。旧日本陆军的骑兵部队建立的要晚一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日本骑兵开始登场,当时日本骑兵使用的主要是日本本土的马种,体型较小,速度和耐力等都不怎么样,被八国联军中其他国家的骑兵讥笑其不是马,是驴子。日本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低下头来学习,而不是盲目自大。随即,旧日本陆军大量购买洋马,主要是诺曼底马和阿拉伯马,体型高大,并在本土进行培训繁殖,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骑兵大胜俄国哥萨克,在战线后方,日本的“满洲马贼”同样打的俄国花膀子队满地找牙。一战结束后,事实上,欧洲和美国已经意识到骑兵的落伍,开始大力发展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但日本经济不行,还是在陆军中保留了大量的马屁,这些马匹主要分骑乘用和拖挽用,前者配发给军官和骑兵,后者则主要是配发给后勤部队,用于拉车运送弹药物资和火炮等,此外,部分部队还大量配备骡马驼载物资,用于山地行军,这些马匹基本也都是洋马,力量大,但需要专用的马粮,换句话说,也是要吃粮食的,消耗也大。在中国,其实大部分中国马都是蒙古马,好处是耐力强,适宜于长途运动,好饲养,除了粮食,也可以吃草,洋马不行,仅靠草料会掉膘,但蒙古马体力小,拉不动日军的火炮和大车,在抗战中,日本人征用的中国马匹无法替代其本来就使用的大洋马。
2,抗战时期,日本的军马质量,比中国的军马质量高了很多。当时的我军将士,能缴获一匹东洋高头大马,骑着确实拉风啊。这是因为,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和西方接触,发现西方的马种优良,身高体重肩宽以及速度耐力等等全面领先于日本本土土马,奔着全盘西化的思想,日本的马政也向西方马种倾斜,全力引进欧洲的良马,改进日本的马种。大伙儿要了解这个,先要掌握一个名词,那就是“马政”。我国历朝历代,都有马政。具体就是指,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属于国家重务,是政府行政的重要内容。同样,当时世界各国,马匹都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怎样培育生产良马,对于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至关重要。具体到日本,日本的马政,从太和时期(大致等于我国春秋时期),到德川末年(大致等于我国清朝同治年间),这一时期,马政兴废不一。废话,这中间好多时候,日本诸侯林立,怎么能玩转一个统一的马政?此时日本的人也小,马也小,这时的日本马应该比驴子大不了多少。从明治维新到大正十二年,这个时期,日本的普通马政和陆军马政并行。从大正十三年以后,普通马政由农林省掌管,陆军马政由陆军马补充部执行。双方的目标是,努力在日本养一百五十万头马,并且完成马匹的体格整理,血统调和,从而改良马种,以适应社会上用马的需求和军队用马的需求。在明治初年,聘请外国教官来传授军事技术,外国军官提出了改良日本马种的建议。于是明治五年初,日本从美国购进了几匹种马,同时开始筹办官办牧场,这是近代日本马匹改良之开始。然后,明治十五年,日本公布了种牛马贷借规则,明治十七年,召开了全国畜产会议。可惜的是,明治二十二年,又废除了种牛马贷借规则。至此,日本刚刚兴起的新马政,又快糟蹋完了。而日本陆军方面,由于军马补充困难,又和农商务省(农林省)商议,准备一同改良马种,不改不行啊。农林省倒是很没积极性,土马也是马,为啥不能用?在陆军方面的屡次三番请求下,农林省也松了口,决定改良马匹的方向计划,并且成立了一个调查会,先开展调查(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今天的咨询方式差不多。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治27年,中日开战了(1894年甲午战争),日军从民间征发军马,颇有不足。所以军马不够,就用人力顶上。当时日本把从事军事物资运输的人员称为“军夫”,运输的时候,三个军夫拖着一辆小车,上面装3包大米,每包米是二斗的分量。日军取得甲午之战胜利之后,陆军和农林省取得了共识,马匹确实要改良,不然士兵们骑的都是质量很差的土马。而且军事运输也需要优良马匹。于是明治28年,决定购买洋马,并且筹备设立种马牧场。结果,这事儿又差点黄了。这次,是大藏省挡住了。大藏省,就是日本的财政部,以战后经济困难为由,不批钱!要想办这个事儿,陆军可以用没有用完的军事费用里面挪用!陆军一听这哪行啊,那笔钱我们早定了用的地方,哪能说挪用就挪用啊?于是又磨嘴皮子,一直到了明治三十年,大藏省说,好吧,要不咱们增加个新税种?于是,这次被国会卡住了。这个,可以理解,哈哈哈!老理由,土马也是马,为啥不能用?于是买洋马的计划又被阻止了!直到明治三十七年,公元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一次,日本从全国征发了35000匹马,而俄国的马匹比日本多出数倍。日本拉炮的马,身体柔弱,沿途倒毙无数,以至于日军炮兵不能行动。好不容易打完日俄战争,日本国内也没马了,于是赶紧从澳洲买了一万多匹马,补充消耗。这一次日本总算吸取了经验教训,认识到日本土马素质低劣,于是发布了整顿马政速成改良命令,要在日本统一马政计划,预定经费,确定官员编制,派遣人员考察,聘请外国专家,购买优良种马,准备花上三十年时间,要把日本马培养成好马!以此为肇始,日本先后从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中东阿拉伯,引进了各种优良马种,然后采用科学的配种方法,和日本本土马杂交,改良日本马种。同时,农林部,和陆军都建立了相应的政策,生产马匹,多产马匹都有奖励。另外对马匹的血统,质量,饲养条件和方法,等等都规定得非常琐碎详细。这样经过几十年时间,日本本土所产的马匹已经是身高腿长,体健力大。而与此同时,民国军阀混战,马政废弛,此时我们所出产的马匹,质量就已经被日本马超过了。当时我们的军马和日本东洋马放在一起,东洋马的腿长,明显比我们的马高许多。当时我军的青年将领们,尤其喜欢骑一匹缴获的东洋马,跑起来快啊,一阵风!此外,缴获的东洋马,还会优先给通信员们使用。所以,综述一下,二战的日本军马战马,就是这么来的,从日俄战争(1904年)之后开始实行新的马政,引进国外优良种马,积三十年之功,到20世纪三十年代生产出了大批优良马匹,然后用于侵略战争。虽然马不错,但是由于日本发动的的是非正义战争,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3,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老梁瞅着这题目,憋着坏的想乐。为嘛呢?小鬼子蹲在他那破岛子上,这辈子就整成功了两件事。一曰是人种的改良,二战时期不足一米六的个头那叫个矬,蹲地上吐一舌头,冷不丁一瞅您还以为自家的狗狗,憋坏了想出去遛弯,向主人撒娇呢。可二战结束后没有用多久这个头硬生生拔高了老多,这就有点不合理,其实想想也对,美国佬长年累月的在哪疙瘩驻军,整点基因改良啥的真不费劲。二曰马种的改良。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他那破岛子上,根本就没有马。从岛子的东头走到西头,大部分人靠的就是脚底板上哪两条大长腿,就那大名一个级别的贵族整头牛坐坐也不是常有的事。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拉倒吧,你老梁又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小鬼子那东洋马咋来的,从树上结果子结下来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当年在这地界还是大唐的时候,那叫个万国来朝。小鬼子那会还处在未开化的懵懂状态,整块兜裆布就当裤子的使唤,这就整了条小船漂洋过海的跑到了咱的地界上开始学习文化。这文化整了一肚子,转头回他那破岛子的时候,捎带着整了一些蒙古马带回了小鬼子的地头,从这个时候开始,小鬼子的地头上才开始出现马这种生物。估计这时候,有人会提出一些个疑问:“为啥是蒙古马?在中国的地头上比蒙古马好的可不少啊?”最主要的是这蒙古马个头矮,您要知道他们这事漂洋过海的玩,您整头太高的马回去,大海上来个颠簸,呱唧一声,或者脑壳折了,或者脚脖子歪了,这可不好。再说这蒙古马雄壮,那脑壳大的很,脖子也短,海上一顿折磨后成活的几率大不是。再加上生命力比一般的马要强上不老少,整口黄豆撑个七八天,整口干草他也能撑个三五天,相对于资源短缺的小鬼子来说,这就是极品。这小鬼子就一波接着一波的往破岛子上整,但这操作有缺陷,就是每一波他都不多,结果这些个蒙古马到了小鬼子的地头上,只能近亲繁殖。大家伙都知道这近亲繁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退化。本来蒙古马的个头就不高,这时间一长,个头就更加的高不起来了(平均高度不到一米二)。本来很雄壮,这时间一长这也壮不起来。把这波马当军马使唤,蹲在那破岛子上玩还凑活,拿出来往世界这大家庭里一搁,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物件,凑活着干干农活还行,您整个重甲骑兵上去,一屁股就能把这马的脊梁骨给整折了。您如果有机会看到小鬼子蹲自己地界两波人玩骑兵互砍,就会看到一波只能穿戴藤甲的侏儒骑着一波超级大耗子互相怼。这事一直维系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天皇那被八岐大蛇附体的家伙,瞅着白种人的高头大马那叫个羡慕,回头瞅瞅自己那小马驹,那叫个怒向胆中生。“整!整!往死了整,一定要把它们的个头整高了!力气整大了。”小鬼子那冒牌天皇发威了。这天皇老小子,最后把拿破仑三世送给他的二十六匹阿拉伯马拉了出来。这马好,个头高不说,放那瞅着就威武。这就整到小鬼子那母马群里玩,您还别说这一顿改良下来,到了1887年的时候,小鬼子地头上的马有了变化。先前是耗子,现在变成了狗,大是大了一点,但身高也仅仅到达了135厘米,还是比欧洲那嘎达的军马矮不少。不过这一波操作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小鬼子死脑筋十年的时间就用这二十六匹马或者是这些马的后代进行改良。这还是近亲繁殖啊,个头是长了一点,但这马的智商退化了不少。您要让他上战场听指挥,这绝对是个难题,他不给你尥蹶子就不错了。别人家的军马听口令看指挥,这小鬼子的军马您得防他那大长腿踢你,还的防备他那大嘴巴啃你大脑壳。这还不算,也许是小鬼子在改良的时候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波军马养成了习惯,瞅见母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撅着屁股追母马,一边追,还一边兴奋的吼!到了最后小鬼子的对手知道了这种马的特点,这就整了很多母马上阵,结果小鬼子的侦察兵经常被俘虏,这就成了一个笑话。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小鬼子也参与了一份。小鬼子的军马和欧洲列强的军马放一块一比,这就矮了二十多厘米,体重差了七十多公斤。人家那马一小时窜个二十七公里,都不带喘气的。而小鬼子的军马一口气叮个十七公里,舌头都整出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像头老毛驴瞪着血红的眼睛随时给你撂挑子。小鬼子一琢磨还是不行,这就又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改良。这顿改下去,这就到了四年后,小鬼子和毛熊爆发的摩擦——日俄战争,这个时候小鬼子6%的马匹有了提高,这就快要达到150厘米和小鬼子自己的身高有的一比了。但这力气不行,老毛子的六匹马拉着一辆车跑起来能把轱辘整飞了,而小鬼子派上八匹马撕心裂肺的叫半天纹丝不动。小鬼子发了狠劲,1906年再改,1934年接着改,期间美国的马,德国的马,法国的马,老毛子的马都整了一遍。到了1932年,小鬼子的马这才有了质的提高,这东洋马个高力气大的特点才产生了出来。这个时候,这骑兵放在咱中国的地头上,还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机动力量。要不然在《亮剑》中李云龙被老领导敲竹杠,敲的骂人,骑兵就是战场的救火队员。可这玩意和欧洲这帮子大头兵怼起来可就不占便宜了,人家重机枪一架,子弹不要命的玩,骑兵可就抗不住了。于是小鬼子废了老大劲改良得来的东西,耀武扬威了一段时间后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4,二战时期战马有多重要战马在二战时期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虽然波兰骑兵砍德国坦克的事被质疑是假历史,但是波兰骑兵的确是一支很强大的部队,在二战前期,波兰和苏联都组建了很多骑兵部队。相比于西方注重机械化将骑兵逐渐边缘化的情况不同,战马在亚洲战场一直都是常态化的畜力工具,比如日本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划分标准其实就是根据师团马匹的数量来确定的。甲种师团又叫做挽马师团,马匹数量可达7630匹,乙种师团又叫做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相对来说,乙种师团和甲种师团最大的区别就是骑兵较少。马匹的作用是巨大,很多人对战马的理解是骑兵作战,实际上这是对战马的不了解,骑兵冲杀作战在高速枪械的发展上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因此,骑兵更多的作用是用在移动作战,快速支援上,侦查和通讯上,用骑兵去冲壕沟,那是脑残的作风。实际上战马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应用于骑兵,而是用作牵扯物资的畜力工具,以日本甲种师团的编制来说,八个联队中,骑兵联队中只占用了429匹马,而野炮联队占用2269匹战马,辎重联队占用2612匹马。国民政府当初在引进火炮的时候也考虑过中国军马的性能问题,制约中国火炮发展的一个作用原因就是缺乏牵引工具,西方国家一般用机械动力牵引,而中国交通不发达,不适合机械动力牵引,必须依靠畜力牵引,而中国军马负重能力差,能够牵引的火炮都是轻型火炮。因此,在没有机械动力的牵引下,火炮必然走向轻型化发展的道路,包括日本为亚洲战场研发的九二式步兵炮口径只有75mm,是一款明星产品。日本在二战时期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战马?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就有称霸世界的野心,想要踏上亚洲大陆,必然需要马匹的力量,因此日本积极发展战马。以亚洲战场的交通条件来说,汽车真就未必有战马使用,所以,日本很重视战马的管理,专门有一个管理战马的机构叫马政。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马匹过于矮小,难堪重任,为此日本首先进行马种改良,通过引进大量的优质种马,改善日本马匹的质量,为了让老百姓的母马能够配上好马,政府采取免费配种的策略,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日本的军马变成了二战时期的“东洋大马”。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日本政府也在追求马匹的数量,日俄战争后,日本提出一个150万马匹的饲养计划,并且不断加大对马政的投入。尽管如此,随着战争战线的扩大,日军部队的急剧扩张,日本的军马远远满足不了军队扩充的需求,因此,日本为了弥补军马的缺口,日本还会大量向民间征用马匹,称为“征用马”,但是征用的马平时缺乏训练,又缺乏营养,很难适应军方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将牛、驴、骡子这些牲口也强征到军队中来用于牵引物资,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还在伪满洲国进行马种改良,以满足日军的军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