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缁衣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话是评价惜春的。“缁衣顿改昔年妆”是《红楼梦》里对惜春的判词,这里的“缁衣”就是黑色的衣服,指代僧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出身于高门大户的小姐惜春,最后出家当尼姑去了。“缁衣”的出处:《说文》里对“缁”的解释是“帛黑色也”,黑色的丝织物。而最早的“缁衣”,应该见于《诗经·国风·郑风·缁衣》,“缁衣为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此处的“缁衣”,是指卿大服的官服,“缁衣之席兮”,以宽大舒展为美。在《吕氏春秋》里的“澄子之缁衣”,则是原意,单纯指黑色的衣服。韦应物在《秋景琅琊精舍》里有一句“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穿着黑色的衣服在林中穿行,说不出的洒脱飘逸。鲁迅在《惯于长夜过春时》里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黑暗的世界配着黑色的衣服,则是道不尽的无奈和压抑。而“缁衣”作为僧尼的代称,是从三国以后。因为按着汉时《牟子理惑论》,“今沙门被赤布,日一食”,那时候的僧人穿的应该是赤红色衣服。等到三国的时候,僧众大多穿黑色的僧服,又因“坏五色”,黑里带点赤色。出现了“缁衣”、“缁流”的说法,都是指僧徒。《聊斋志异》里“游食缁黄,往来寄宿”,里的“缁黄”,就是指和尚和道士;《儒林外史》里,第八回,写王惠“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就是出家为僧,皈依佛门了。当然,现在的僧衣,颜色很多,红、黄、灰、褐等。“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曹雪芹对惜春的判词全文,一句“可怜”就已经点出了惜春的去处凄凉,而“青灯古佛”则是告知了我们惜春的下场,那就是寺庙,惜春出家了。惜春为什么披上了“缁衣”?因为小小年纪的她已经看破了红尘:从家族的没落里,从前头三个姐姐悲苦的际遇里:“贤孝才德”的元春,虽然贵为娘娘,不只在“不得见人的”、“终无意趣”的皇宫活得不快乐,而且还短命早逝。善良温柔却怯懦的迎春,被父亲贾赦嫁给孙家抵债,被虐待折磨致死;泼辣聪慧的探春,远嫁海疆,音信杳无……看着姐姐们悲惨的命运,惜春干脆削发为尼,出家了事。这不只是悲观厌世,更是无奈之举。“缁衣顿改昔年妆”,唯愿惜春在那样的浊世,能保有一份清净罢!和“缁衣”相对的是“白衣”,指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俗人,如我。虽然俗世薄凉,然终有吾爱;虽然世事艰辛,然痴心不改。“缁衣”,于我等,是遥远而渺茫的风景。

2,红楼梦中缁衣顿改昔年妆中的缁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出处?《缁衣》最早出处见于《郑风》首篇,原诗已有人在《石塘网》中引用,这里不再引用原文,据资料查证《缁衣》所述故事出处:距今2750年前后的郑国,当時郑国君主求贤若渴,凡有贤士来归,不仅親身前往迎接,而且用心良苦按排衣、食、住、行,似乎含有赠送衣物之意,后人也理解为朝服的意思。因此,有些人认为《缁衣》改为“赠衣诗”更妥,似乎也有道理。不过纵观全诗,感到的是真心实意充满親情,温馨洋溢其间,并不像是国君贤士的关系,倒像是家庭温暖。“缁衣”后来引申岀多种含意。亦可指黑色的衣服,例如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時,挈妇将雏鬓有絲。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呤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纵观全诗氛围,这里“缁衣”黑色庄重而又肃然,内心愤怒跃然纸上。显然为黑色衣服。至于红楼梦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己交待的十分清楚,“青灯古佛”乃佛门圣地,贾惜春皈依佛家,循入空门,《缁衣》当然也是指的僧尼服装,又可引申为佛教,多指僧尼均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缁衣》有多种理解,应结合不同条件,更不应脱离《缁衣》出现的场合和客观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缁衣》的运用和理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缁衣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