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粉常挂在嘴里的“没有驻军就不算领土”,不知道清末外国军队驻军北京,一个国家的首都被其它国家长期驻军,更遑论东北青岛蒙古,在清粉嘴里,不知道这算什么?反正装鸵鸟就对了吧,毕竟清粉还沉迷在“康乾盛世”里,对清粉来说,“先讲大清神圣不可污蔑,再谈他朝污点”,为了维护它们心中万古神朝大清的光辉,信口雌黄,颠倒黑白,罔顾事实信手拈来,反正打一枪就跑,这脸都不要了,还谈什么事实呢?
2,经过改土归流、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清朝已经对清代以前各王朝无法有效控制的四川、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及新疆地区实现了有效统治,因此这些地区已不能当作羁縻区看待,而应视为正式领土。至于西藏,清朝不仅已经在该地区驻扎了军队,设置了驻藏大臣,而且连西藏最高统治者——达赖和班禅的人选都是通过清朝认可的“金瓶掣签”来确定,选出来后经过清朝册封方才有效。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清朝已经把西藏的人事权和军权稳稳抓在了手里。因此,清代的西藏已非羁縻区,而是正式领土。在蒙古,清朝通过满蒙联姻与蒙古诸王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关系,又通过平定准噶尔之乱和策妄阿拉布坦、策零之乱建立了威信。因此,虽说清朝对蒙古的统治是间接的,但极为巩固。清朝可以在战时随意调遣蒙古诸部的军队打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想知道羁縻区是不是领土,就首先搞清楚羁縻统治区是什么意思,而羁縻区最多的是唐朝。以唐朝为例,唐朝的羁縻区多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羁是指马的笼头,縻指牛的鼻绳,所谓羁縻,就是不按郡县设置,而保留大部分当地治理传统的一种制度,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就是指要像控制牛马一样地控制夷狄,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只要定期向朝廷上贡表示臣服外,其他事项都有其沿袭旧制自行决定,这种高度自治的羁縻制度弥补了唐朝政府控制力不足的问题,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边疆的安定。羁縻统治区,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没有在某地设有一兵一卒,但是当地的统治者却来给朝廷进贡,皇帝象征性的封个官,受封者山呼万岁,皇帝就认为他和他的子民是皇帝的子民了,还很自然的认为他的地就是朝廷的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但是羁縻区有时候会老实朝贡,也有时候就会断贡和叛乱,乱不乱,全看他们自己心意。明朝的乌司藏,奴尔干都司亦是如此。那到底羁縻区算不算领土,这不好说,这个就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你说不算吧,但是那个地区的统治者却跑来给朝廷进贡,还接受朝廷册封。你说算吧,但是朝廷在当地没有一兵一卒,当地主事之人也不是自己人,而且天高皇帝远,朝廷除了能册封当地首领和接受当地首领朝贡外,却管不了当地其他的一草一木。清朝,从古代跨到了近代,靠着多个条约确定了版图,没有所谓的羁縻区,都是实打实的领土。清朝在东北有三大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外蒙古有乌里雅苏台将军,新疆有伊犁将军,这些将军大多时候都是满蒙宗亲以及清帝最为信任的大臣担任,且在当地屯有驻军,而且这些将军还能节制其他地区的都统,以及参赞大臣。这些将军的职责都有什么呢。以伊犁将军为例:伊犁将军有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这些职责可都是实权啊。清朝在西藏设有驻藏大臣,青海设有西宁办事大臣,那这两个大臣的职责是什么呢?是不是光有一个大臣就完事了?以驻藏大臣为例,乾隆五十八年,福康安会同各方面人士制定了全面管理西藏的章程和实施细则,即《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计102条,藏文文本归纳为29条,包括镇抚、职掌、番目、番营、马政、贸易、钱法、租赋、差役、边防等纲目,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并对其职权作了明确规定,此后遂成定制。《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章程明确规定:政治上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宗教监管上规定达赖、班禅及以下高僧活佛的转世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亲往监同抽掣”;行政人事上噶伦及以下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拣选”;外交上集权于中央,由驻藏大臣负责处理;军事上规定每年由驻藏大臣“巡视边界,操阅番兵”,奖优罚劣;财政上驻藏大臣严格管理财税,监制钱币,合理摊派租税徭役等等。驻藏大臣总揽了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司法、外交等一切重要政事权力,从而使其权限达到了最高地步,代表着清廷直接管理着西藏。而且并不是只派个驻藏大臣就完事了,还屯有驻军,《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第四条规定:设3000名正规军队:前后藏各驻1000名,江孜驻500名,定日驻500名,前藏代本由驻拉萨游击统辖,日喀则、江孜、定日各地代本,由日喀则都司统辖。清朝在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则是延用了元朝的行省制,派总督,巡抚前去就任履职。清朝在版图各处都有自己人担任的主官大将,管理着当地的一切军政要务,且还屯有驻军,都是实打实的领土,没有那些所谓的册个封就一了百了的羁縻区。要硬说清朝有羁縻区的话,那就是清朝曾经册封过的越南,缅甸,哈萨克等地了。且要是硬说羁縻区也算领土的话,那清朝版图就不是上面那张图了,而是下面这张,老外所画的清朝地图了。